意大利贵宾会

“六种模式”加速烟台莱意大利贵宾会村振兴 推进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19/12/9 10:35:25来源:水母网

      原标题:“六种模式”加速莱意大利贵宾会村振兴推进 产业振兴


      水母网12月9日讯 (记者 衣文萍 通讯员 圣洋 建刚 志刚 曲鹏)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莱山区自2017年起,高标准实施村居致富项目三年培育计划,每年至少安排2000万元的奖补资金,按照“雪中送炭、保底兜底、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集中政策资源重点扶持。目前,全区114个村居已有90个村拥有了至少一个集体产业项目或稳定增收途径,年集体收入过30万元的村达到61个,完全消除了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居。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上,莱山积累了“六种模式”,使得产业振兴的车轮加速前行。


      “党支部+合作社”

      以党建引领带动村居产业振兴

      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找准村居“带头人”、吸收村居“能人”进支部等方式,由村党员干部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明确集体收益份额,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形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莱山品牌。   ;           

      解甲庄街道的南水桃林村坐拥围子山、辛安河等优美自然风光,多年来由于产业不集中、不规范,村居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新一届村委邀请多名专家学者调研指导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由党支部垫资建设的南山桃源产业基地项目,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户将土地、闲余资金变作资产入股,合作社把撂荒土地变废为宝,用于种植草莓、樱桃等果蔬,直接销售给市内各大酒店,既保障了村民个人收益,又增强了村集体造血功能。2018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今年,村集体建设高标准的旅游接待中心,打造周边旅游的集散中心。像南水桃林“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的村居,目前莱山区有13个,年内将达到16个。


      “工商资本+土地流转”

      招引工商资本开展集约经营

      莱山区按照“运用市场机制,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一方面鼓励区内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全区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另一方面鼓励经济薄弱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发展集体增收项目,村集体和老百姓采取资金入股或者土地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共同经营、分红。

      瀑拉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由绿叶集团投资2.69亿元,其中整合各类资金和社会资本2.19亿元、省级专项奖补资金5000万元,流转了11个村居的2万亩闲置土地、山地,建设现代化葡萄种植基地、葡萄酒生产线,成立烟台市葡萄酒交易中心,打造葡萄酒产业链众创空间,创建4A级旅游景区,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润5亿元。项目建设既为村居群众带来稳定的土地租赁费收益,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入社村民年均增加收入1.7万元。


      “美丽乡村+现代农业”

      依托资源禀赋拓展产业链条

      莱山南部街道村居处于市区近郊,交通便利,且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近郊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莱山区坚持环境打造先行,下大本钱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目前莱山A类村庄达到36个,B类村有27个,C类村有3个,去年已彻底消灭了D类村庄。村居环境一天天变好,南部各村居走上了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城郊型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

      解甲庄朱柳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地处丘岭地带,水源充足,是主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村里结合实际发展特色生态休闲农业,成立了“烟台市兴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14万元,流转土地70余亩,建成占地3500平方米的游客集散中心,引进香山茶谷、牡丹园等生态休闲采摘项目,与樱桃种植、果蔬采摘、“老龙湾垂钓”“垂柳景观”等相结合,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合作社发展后劲。


      “财政撬动+基础配套”

      为村居致富项目加油助力

      财政资金具有杠杆放大效应,用足用好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够有效解决村居创业初期启动资金不足等制约问题。从2017年开始,莱山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对涉农资金项目补贴进行整合,每年专门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区级奖补资金,抓住关键项目、急需领域重点撬动,每个街道每年筛选1-3个经济基础薄弱、项目发展态势好的村,按照不超过项目额30%的比例、每个村总额最高30万元进行重点扶持,让财政奖补资金既有“雪中送炭”又有“锦上添花”,集中资源办大事,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莱山街道东沟村附近桂山山脉地下500米的深层地下水,富含大量锶、硒和偏硅酸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区级奖补75万元,扶持其建设甘霖纯天然水厂,打造“金旷泉”“财爷的水”两个品牌,自2018年3月份投产以来,已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万元、利润近50万元。


      “高校院所+实践中心”

      为村居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依托区内智力资源密集和邻近高校院所的区位优势,莱山区深入推进高校院所、企业、村居之间多形式的合作,鼓励院校科研人员在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示范给农民看,带领着农民干,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6月15日,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实践中心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正式设立,成为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着力打造的首个乡镇示范工程。丁家夼村大樱桃一体化供应链基地项目,就是该村“第一书记”———烟台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李海青副教授,带领村民从无到有做起来的,项目及时跟上“互联网+”的浪潮,与上海爱泽、广州世果汇等20多家电商企业签订购销合同,通过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方位变革,让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网络快车”,既解决果农卖果难的问题,又可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莱山号”农产品品牌。


      “旧村改造+开发租赁”

      借助城市开发获取稳定收入

      引导北部城区村居依托园区建设、旧村改造等时机,根据其区位、地域等优势,注重招商引资,合理开发建设,通过沿街开发、入股分红、收取租金等形式获得稳定收益。因征地拆迁等获得大量资金的村,在尊重民意和严格监管的基础上,将部分资金用于风险小、收益稳的项目,实现集体经济滚动发展;对旧改后村居分得的商铺、门市房等集体资产,原则上不得出售,全部用于出租、经营,持续增加集体收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房屋、院落、机械设备等村集体存量资产,通过依法重组置换、对外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盘活,获取稳定收入。目前,莱山区北部初家街道、黄海路街道的全部村居和滨海路街道、经济开发区的部分村居,均实现了至少有一个产业项目或稳定的增收途径。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