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揭开山东温水镇乡村振兴之路的奥秘

发布时间:2019/11/6 13:50:41来源:光明网


沂蒙山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今年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200余批次的参观者,大家考察的课题只有一个——乡村振兴。

这个镇乡村振兴之路的奥妙在哪里?现在,就让意大利贵宾会走进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镇——温水镇,一探究竟。


乡土党员:一盏灯温暖一个村

11月1日,平邑县温水镇永安村的承包地里,村干部正在协调几户村民的土地流转。一位66岁党员大妈出面协调后,大伙很快通过了流转方案。

她叫包庆荣,30多年来,她像亲闺女一样照顾五位高龄和残疾老人,这其中既有公公和父亲,还有叔叔和大爷。入冬以来,她一直穿着棉衣睡觉,以便随时起身照顾大家。家里的尿布堆积成小山,她一天到晚忙着给老人们换洗。

包庆荣的事迹感动了乡亲,受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镇宣传了她的事迹,用典型的力量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并发挥她的作用,推动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谁家儿子不孝顺了,包庆荣出面说道说道,对方就会心服口服;打通街道、调整土地,有一时想不通的户,她给摆摆事实讲讲道理,工作就会顺利推进;村里有什么困难,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她积极履行职责,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人们都说,包庆荣是不在两委的领头人,镇党委称她是温暖全村的一盏灯。为了给各个村都点亮一盏灯,该镇充分发挥“乡土党员”的能量,配合村两委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小河村的党员尹叙富,协调各方为村里修路、建广场;永西村的党员乔元富,带领村民发展猕猴桃种植……


乡土文化:一种魂凝聚一群人

村子大门是老槐树的造型,绿地的栅栏是槐树根的样子,两千多棵行道树全部是槐树……走进永西村,如同走进了一个槐树的世界。

据介绍,永西村划归温水镇前,各项工作在全镇排名倒数第一。划归温水镇后,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镇党委政府与大家一同会诊发现,该村千难万难归结为一条就是:少了一种魂。

村党支部书记乔立勇晚上睡不着,围着全村边转悠边思考这个问题时,发现了村子正中那棵450年的老槐树。

该村把党支部命名为“槐魂党支部”,让党员干部像老槐树一样坚韧不拔,永葆生命力。村里的各项工作快速起步,打通了七纵五横的村内街巷,硬化了7万多平米的道路,发展了300多亩的猕猴桃种植,三年的时间就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两委还在全村推广“槐文化”。村中心建起了槐树广场,广场北侧是“古槐文化馆”,与其并排的是“烙画葫芦艺术馆”,展示该村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山烙画葫芦。

宜居、淳朴、向上的永西村,是温水镇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各村根据自身特色树立一种魂,凝聚起了群众的精气神。


乡土产业:一方水养育一方人

“我投资80万元建了10个养鱼池,共养殖鲟鱼8万条。这里共有100多个池子,一年的养殖周期下来,每个池子的纯收入能达到3万元。”在养鱼池前,北温水村村民彭京申算起了经济账。

养殖的鲟鱼味美刺软,是高档菜肴。但鲟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必须是循环水,必须随时加氧,必须水温恒定。那么,北温水村为何要选择鲟鱼养殖?

据介绍,这首先得益于这里的一方水土。温水镇的地下水常年保持在16至18℃之间,符合鲟鱼的生存条件。循环后的水又补充到地下,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镇里在用地、办证、防疫上,不遗余力帮扶养殖户:每月三次,配合县有关部门来检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每年三次,组织养殖户到县里接受技术培训。

除了鲟鱼养殖,温水镇还把大蒜销往全国各地,依托蒙山旅游发展草莓采摘园,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花卉种植业——温水镇的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乡土特色的路子。

与此同时,温水镇利用荒坡多的特点,创新出“飞地建光伏”模式。如今,在南林村东北1.5公里的一处荒山上,成片的太阳能光伏电板熠熠生辉。

据介绍,此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690万KWh。每年,光伏电站会从电费收入中拿出200万元,分配给南林村及周边650多个贫困户。孤寡老人郭庆祥称,现在他每月用电不花钱,村里给装上了空调,每年还能分到3000多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