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发挥文化优势,把人才“聚”起来。充分发挥道真傩戏、“三幺台”、“高台舞狮”、剪纸、刺绣、雕刻等传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多渠道挖掘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分类组建乡土人才信息库。目前,全县共统计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69人、文化领域自由职业者352人、民间文艺表演人才645人,其他各类乡土人才6000余人。
二是搭建孵化平台,把人才“留”下来。用好“雁归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吸纳传统手工、文化饮食等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打造乡村实用人才培育基地,充分利用市、县农业专家资源,组建涉农专家团队,举办各类种养殖业实训、培养班;整合雕刻、刺绣、剪纸、泥塑等传统文化资源,发挥乡村工匠人才作用,先后组建“黔北工匠”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吸纳黄贤梅、冯小川等一批工匠型人才,入驻基地并创办实体企业12家。
三是传承民族技艺,把人才“育”起来。充分挖掘仡佬族民族文化,定期举办文化创意大赛,召开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会,重点表彰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先进个人;以镇村为单位,建立种养殖、传统手工、文化饮食等乡土人才台帐,组建“传习所”,打造乡村人才培养基地。聘请了一批技能大师作为授课老师,先后赴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集中传授剪纸、刺绣、雕刻等仡佬文化技艺,重点培养一批青少年仡佬文化传承人才。目前,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模式,先后培养各类乡土人才3000余人。
四是激发人才活力,把人才“用”起来。紧紧围绕乡村发展所需,充分发挥传统手工艺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独特作用,在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为乡土人才搭建创业平台,优化置业环境,促进更多乡土人才安心创业发展。目前,通过联系企业收集招聘意向,先后向各类企业输送文化演艺、饮食文化类人才1000余人,培育种养殖业致富带头人5000余人;积极组织发展乡村电商产业、专业合作社等,带动群众脱贫10000余人。
(蹇忠驰)
来源:道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