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东宁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9/20 10:54:15来源:黑龙江日报

游客正在参观东宁要塞博物馆。 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李华是东宁市三岔口朝鲜族镇木耳种植户,他的木耳种植大棚距离东宁要塞景区(侵华日军东宁要塞勋山要塞)不远。记者见到李华时,他正在景区内的抗联英雄园中敬献鲜花。这已是他今年第二次来这里了,他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来献花。“黑色木耳有着红色的心,没有抗联烈士的牺牲,哪有意大利贵宾会幸福平静的生活,必须要感恩。”李华说。

 东宁要塞博物馆馆长丁述志说,1934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苏、中蒙国境线上修筑了一条总长度约1700公里的军事防线,并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它南起吉林珲春,西至内蒙古海拉尔,东北部经黑龙江东宁、绥芬河、密山、黑河等地,其间共由17处要塞群组成。东宁要塞群便是其中之一。

 他告诉记者,为了修建要塞,日本用欺骗手段招募劳工,还有一些是中国战俘,前后共有17万名劳工参加了东宁要塞的修建。中国劳工和战俘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劳工死亡,有的还被日军残酷杀害。

 李华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和村里的小孩常去要塞“探险”。山林里,枝杈十分扎人,经常有毒蛇出没,还看见过骨骸。

 据介绍,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在大炮、坦克、飞机的配合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日军被击溃投降。

 ;东宁要塞博物馆讲解员刘洋告诉记者,苏联红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取胜,离不开抗联战士的缜密侦查和奋勇战斗。

 据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员贠占军、牡丹江市委史志研究室副调研员陈学良等东北抗联史专家介绍,东宁也是抗联战士的英雄回归之地,抗联战士在苏联整训后整编为抗联教导旅,其中部分人组成小部队回到东宁进行军事侦察、破袭作战,并发动当地群众反抗日军,为苏军大部队作战提供了巨大帮助。

 曾经饱经战争蹂躏的东宁如今通过发展边贸和特色产业,正积极打造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当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调减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黑木耳、林果等特色农业比重,走出了“小农业”的特色发展道路。

 如今,“侵华日军东宁要塞群”不再是东宁唯一的名片,“中国黑木耳第一城”、“开发开放试验区”也让东宁声名鹊起。这里木耳年生产规模12.5亿袋,产量约占全国1/10,并出口到日韩、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4万余户菌农致富,李华就是其中之一。“云南有洱海,咱们东宁也有‘耳海’,一样都是美丽的景色。”李华很自豪地说。东宁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耳海”的美景,市委市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发展木耳产业,一定会产生废弃菌袋。抗联烈士在这片土地献出了生命,意大利贵宾会绝对不能让白色污染侵蚀这片‘红色’的土地。”

 据介绍,近年来东宁大力开展废弃菌袋回收综合利用,蹚出了一条黑木耳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既保证了耳农致富,也保护了绿水青山。东宁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菌袋集中存放场,并做到“四有”——有标牌、有围挡、有出口、有专人管理,实现了对全市行政村的全覆盖。

 目前,东宁还建成多家废弃塑料再生企业。其中,东宁市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年处理废弃菌袋1亿袋,可生产塑料颗粒200吨左右。公司负责人说,塑料再生颗粒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市场好,不愁卖。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