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金陵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固城湖螃蟹、土桥大米等优质农产品走俏市场、备受消费者青睐;八卦洲智慧农业馆里小番茄、黄瓜等高架栽培农作物长势喜人,高效高产;湖熟菊花展如期开幕,近40万株菊花陆续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我市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立足特大城市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深化以城带乡加速乡村振兴、坚持彰显乡村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努力走出一条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鲜明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业强
深化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又是一年收获季。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江宁湖熟杨长根家庭农场千亩稻田已是一片金黄。依靠当地良好生态,通过绿色科技种植,“杨长根湖熟珍珠香米”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市场价比普通大米每斤高出1—2元。“这两天好多老顾客打电话预订。”杨长根笑着说,去年农场收入达50万元,今年有望再增加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必然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特大城市的消费市场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都市现代农业。“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创成国家级农业园区4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比2015年高出6.5个百分点,建成10多个百亩以上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点。
一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手做强做优高效特色产业。在南京国家农高区白马中植蓝莓黑莓产业示范园里,数字农业平台将500亩蓝莓黑莓种植基地分为27个地块,点进任意地块,果苗的种植天数、物候期、空气温湿度、土壤含水量、氮磷钾含量等具体数据一目了然,实时更新。工作人员不用下田,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浇灌。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形成江宁休闲农业、六合蔬果、高淳水产、溧水“五莓(梅)”、浦口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打造了南京盐水鸭、南京雨花茶、固城湖螃蟹、溧水“五莓”、横溪西瓜等30多个国内外驰名的农产品品牌,以及“善田江宁”“无想田园”“多彩竹镇”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业现代化水平迈入全国前列。
农民富
拓展增收渠道,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秋风起,蟹脚痒,高淳区阳江镇临湖村村民孙福头的20亩蟹塘迎来丰收时刻。谈及今年螃蟹长势,他直呼“个头大、质量高”,“去年养蟹赚了10多万元,今年看形势也不会差!”
这样的“好钱景”若是放在几年前,孙福头是万万不敢想的。那时的临湖村是出了名的“穷村”,村内水网密布、交通不便,村集体除了河道别无资源。2018年,临湖村集体稳定性收入93.8万元,未达到市规定脱贫标准,成为全市最后一个未脱贫村。
为了帮助临湖村如期顺利脱贫,多方鼎力相助,协调解决资金、项目等困难。2019年,临湖村集体稳定性收入达180.7万元,顺利“摘帽”。村里还紧锣密鼓推进道路修建、美丽乡村打造、水系连通等多个项目,2020年,该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已接近260万元。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16年起,我市对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的7.7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村级年稳定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200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到2019年年底,所有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多措并举促农民增收。
六合区竹镇镇侯桥村斩龙岗组村民金学文今年70岁,曾患有肠癌,儿子患有慢性病,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村里了解情况后,给金学文提供了保洁员公益性用工岗位,每年能获得1万多元的收入。
去年,侯桥村订购金银花树苗推广种植,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树苗一运回来,村里便邀请金学文参与栽种和除草、剪枝等日常打理。“金银花产业周期比较长,一年有两三个月盛花期,单靠采花这一项,金学文就能挣到近1万元。”侯桥村党总支书记许有宝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3万元,五年平均增幅达8.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0.8个百分点。
农村美
推进环境整治,美丽乡村蝶变南京名片
走进栖霞区龙潭街道东潘自然村,村道干净整洁,池塘清澈明净,远处房屋错落有致,俨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
龙潭街道位于栖霞区最东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位置偏僻,村庄环境老旧。“早些年村里小路坑坑洼洼,垃圾池里蚊蝇乱飞,很多旱厕散发着臭味。”村民徐卫兵回忆。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如今村里公路修得笔直,旱厕全部拆除,家家户户开展垃圾分类,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环境美”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和民宿村“五村共建”,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市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美丽乡村和重点发展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旱厕基本全部拆除、户厕无害化改造实现应改尽改;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862个、市级“水美乡村”133个,江宁黄龙岘等20个村先后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乡村)、中国最美田园荣誉称号,美丽乡村成为南京精美的城市名片。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围绕提升现代乡风文明水平,我市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民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之力。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通过“支部+合作社+社员”经营模式,规模化、品牌化运营茶叶,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村里还组织村民编写《村规民约三字经》,先后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和谐幸福家庭”等评比活动,提高村民素质、打造文明村居。2017年,九华村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从浦口九华村的村规民约,到江宁龙尚村的道德评议会,再到高淳茅山村的“喜事堂”,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乡村更加注重“内修气质”,通过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民风转变,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