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脱贫之后怎么“干” 乡村振兴如何“兴”

发布时间:2021/7/27 15:01:36来源:经济参考报

整体脱贫和全面小康实现后,“三农”工作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脱贫之后怎么“干”,乡村振兴如何“兴”?

2020年山东省对各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临沂市位列全省第一名。记者近期走进临沂的社区工厂、田间地头,听民声,察农情,谈改革,看作为,欣喜地看到一幅幅干事创业、振兴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展出题目,创新做文章。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沂蒙山区各级干部改革攻坚、破题起势。加快乡村振兴的“临沂实践”表明,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双循环”思维谋篇布局,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和区域融合发展;以“五个振兴”为抓手创新突破,守住农业基本盘,推动要素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


产业振兴:对接“长三角”打造供应链循环链

临沂是山东脱贫攻坚重点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均占全省的1/6。近几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45.1万人。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临沂走出了一条立足地方特色、跨区域互补合作、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路子。

在兰陵县徐皇路村,记者惊奇地看到“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的招牌。村支部书记徐振东指着招牌说:“有了这块牌子,如果意大利贵宾会村的蔬菜滞销,上海有义务帮助销售并吸纳滞销的蔬菜;反之,当上海市场蔬菜短缺时,意大利贵宾会要优先保证上海市蔬菜供应。”一块小牌子,折射临沂“大生产”与上海“大市场”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

“上海点单,兰陵接单,蔬菜可当天采摘,当天送达”,徐皇路村近500人在长三角地区从事蔬菜销售行业,形成了“农户+基地+合作社+产销+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营销模式,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在沂蒙山区,类似徐皇路村的“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还有很多。时任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现任兰陵县委书记的王康亮表示,临沂去年重点对全市优质农产品进行梳理摸底,编制完成涵盖10大类、513个单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录,发布了对接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临沂标准”,集中制定5类30个主要农产品团体标准。

这背后,是临沂市委立足国家“双循环”战略,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打通产销堵点和痛点、振兴乡村产业的一个缩影。

谈到融入长三角的新思维,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分析说,临沂大体处于京沪两大城市的中间位置,地理条件像“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与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具备区域合作基础。特别是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意大利贵宾会积极融入长三角,可以为乡村振兴打开巨大市场空间。“只有用统筹的理念、系统的观念来谋划,乡村振兴才能落到实处、持续发展。”

2020年,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三步走、融入长三角”战略,目标是打造山东对接长三角门户,路径是乡村振兴“三步走”,即打造长三角区域的“菜篮子”、休闲旅游“后花园”、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大后方”。

在临沭县,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正加速推进。县委书记刘飞说,临沭县打通供需链条,以优质粮油、特色蔬菜、杞柳编织等为重点,加快建设蛟龙航空主题公园、红色朱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沭河生态旅游文化长廊等项目,构建“一廊引领、三园支撑、多点突破”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办好柳博会、蓝莓节、板栗节等活动,叫响“产自临沭”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旅游业等各领域加速融入长三角,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日渐完善的高铁、高速网,为曾经“四塞之固,舟车不通”的临沂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等广阔经济圈,带来更大机遇。

初夏时节,莒南县厉家寨村周边的片片樱桃园里绿中带红,团团簇簇,格外诱人。通往村里的路上满是慕名而来的小轿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愚公移山”整山治水,厉家寨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19年11月,高铁开进沂蒙山,从此有了“厉家寨”的高铁站。

“搭上高铁快运,当天下午采摘的樱桃,第二天就能送到南京上海,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村民厉明聪说,在厉家寨周边18个村,如今樱桃连片种植面积超过2.6万亩。

苍山蔬菜、莒南花生、平邑金银花、费县核桃、蒙阴蜜桃、沂南黄瓜……行走在临沂各地,到处看到特色种植基地,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品”特色农业,以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为引领,形成了畜禽、粮油、蔬菜等产业集群,有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目前,临沂已联合认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00家,推出精品旅游线路60条,在建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资项目270个、到位资金275亿元,占全市引资总量的23%。


人才振兴:

“四雁工程”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

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县市干部主要精力要放在“三农”工作上,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记者在临沂各县市采访,“一线总指挥”们普遍认为,乡村振兴贵在人才,人才振兴重在激励。

近年来,临沂市委探索实施了以“头雁、归雁、鸿雁、雁阵”为主要内容的“四雁工程”,重点抓好回乡创业人才、乡土专家等的选拔、培育,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唱“主角”、显身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的“头雁”。2018年底,临沂对能力不胜任、工作不尽职、作风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面向优秀机关干部、退役军人和回乡创业企业家等群体,优中选优、强中选强,掐尖选配村党组织书记1530名,打造了沂蒙的“头雁矩阵”。

新选配“村书记”高中以上学历占比84%,平均年龄43岁,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临沂市河东区东岭村,曾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信访矛盾多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支部书记一度无人可选。“头雁”工程实施后,从市政法委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支书,现在的东岭村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全市党建示范点。

为了吸引外出人才回乡创业,临沂栽下梧桐树,为“归雁”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围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领域,落地“归雁”项目600余个,涌现出一大批“农创客”。2019年以来,临沂成功回引1200余名“归雁”,聘为“乡村振兴顾问”269名。

沂水县青年设计师宋娜,从杭州返乡创业,在沂南县发起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将一个空心村变成青年创客基地。到处是老屋改建而成的精致茶馆、咖啡屋,还有乡土氛围浓郁的文化馆、民宿……这处“世外桃源”,带动周边28.7平方公里、23个村庄、1.6万人走上致富路,获评全国首批、山东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才能更好地建设新乡村。临沂注重发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打造技能型“鸿雁”队伍。为此,临沂市与浙江大学推动战略合作,双方共建浙江大学山东(临沂)农研院,同时临沂大学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依托这些平台,临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8万人、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形成“鸿雁”人才储备库,认定“鸿雁”9000余名。

有了人,还要脚踏实地干事。临沂通过培育头雁、归雁、鸿雁,培育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又通过实施“雁阵”工程,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雁阵效应”。

临沂市市长任刚表示,下一步临沂要着力构建“物质激励+台阶激励+精神激励”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引导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生态振兴:改革“赋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

“明月竹间照,清泉石上流”,许多来到沂南县竹泉村的游客,都会由衷赞叹这里的清幽之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竹泉村打造了一个自然风光与古村落结合的旅游景区,有力践行这一理念,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年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村民由2007年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增长到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竹泉村也被称为“最美乡村·齐鲁样板”乡村振兴的典范。

不仅竹泉村,在临沂各地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深入人心,良好生态环境资源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沂南县依托生态资源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建设了占地28.7平方公里的田园综合体——朱家林村。通过生态旅游和招商引资,辐射带动23个自然村、1.6万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有效结合。

生态振兴离不开保护,也离不开建设。钱从哪里来?

流苏树也能做抵押贷款?近日,费县核桃峪村党支部书记吴强,从成立不久的“两山银行”,获得230万元授信额度,解决了村子下一步发展的燃眉之急。他说,村里有北宋年间的流苏树,每年花期吸引众多游客观赏,周边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今年村里想规划一座流苏文化馆,“两山银行”的“流苏贷”帮了大忙。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生态资源丰富,林地面积80.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4%。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在考察调研基础上,临沂决定在费县成立山东省第一家“两山银行”——费县生态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对此,临沂市副市长郑连胜说:“‘两山银行’并非真正意义的银行,本质上是交易服务平台,能有效盘活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资产,进而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帮助集体和农民增收。”

“两山银行”为已确权的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产权,开展抵质押贷款业务。目前,费县已有8家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获得750万元“两山银行”贷款。

林木作抵押,空气卖好价。不久前,蒙阴县完成了山东省林业碳汇首单交易。6月中旬,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向山东翰逸神飞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购买4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权。

蒙阴县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4.69%。这次碳汇交易使蒙阴县的“一缕好空气”,卖出10万元。近几年,蒙阴县勇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路径,创新开发林业碳汇资源,率先启动林业碳汇交易,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有效载体。

“临沂将继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郑连胜表示。


文化振兴:乡风“铸魂”浸润乡村社会治理

蒙山流金八百里,沂河泛银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文化振兴,就是振兴乡村的“铸魂工程”。

在郯城县花园镇刘湖村,一条著名的“博士巷”,吸引江苏、安徽、河南的家长,专程带着小孩来参观。原来,这个村不足500户,先后走出16名博士,30多名硕士,100多名本科生。最早的博士在上世纪60年代出生,最小的在读博士仅26岁。

村支书刘全启发现村里有这么多优秀人才,决定打造“英才榜”“博士巷”。步行在刘湖村,门牌上除了户主名字,还强调了家风家训,诸如“崇文尚学,志存高远”。在墙壁上、宣传栏里,还有不少勤勉好学的古籍典故。

“优秀的家风影响深远,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能发挥作用,并能起到法律‘硬治理’达不到的效果。”郯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郝玉芳说。2020年初,郯城县提出《关于开展“立家训、树家风,争创最美家庭”活动推进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的实施方案》,全面推开“立家训、树家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一手抓产业振兴,用以“塑形”;一手抓精神文明,用以“铸魂”。两面发力,临沂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气神。

据沂水县委书记薛峰介绍,近几年来,沂水县实施以“惠葬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殡葬全免费”政策,对具有沂水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遗体接运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墓穴和墓碑费全部免除,相关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同时,蒙阴、平邑也实施“惠民礼葬”,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

平邑县丰阳镇郑家峪每年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兰山区让百年老唱腔溜山梆子重新散发活力;固定时间,临沭县石门镇转林新村的志愿者穿上红马甲,为村里的困难老人开展上门志愿服务……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文明实践新风正在沂蒙大地徐徐吹拂,浸润百姓生活。


组织振兴:职业化管理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

忙到下午6点多,莒南县坊前镇南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刚收拾工具回家。他身后的黑松育苗地里,几棵一人多高的黑松树,被铁丝、绳子等拉出了各种造型。“别看现在这些造型松不起眼,等枝条定型了、松针长齐了,一棵黑松能卖几千块呢!”刘长刚说。

南高庄村500多户,绝大部分村民都在从事黑松产业,每年这里培育的黑松、侧柏等苗木达到8000万株,年产值6000万元。

作为村支书,刘长刚也是南高庄村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这个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黑松苗木销售提供保障,并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指导苗农及经纪人在网上开设店铺、发布供应信息。“苗农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全国的订单。”

“前几年苗木供需出现失衡现象,以黑松销售为主的南高庄村受到冲击。”刘长刚说,村两委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聘请专家入村现场指导,最终确定以黑松育苗和观赏性景观松、盆景松相结合的全新种植模式。

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临沂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农民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在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起源于临沭县金正大集团的金丰公社,通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合作、农户耕地托管等方式,推动分散农业走向规模农业。临沭县出台激励政策,探索形成“党支部+金丰公社”集体增收、农户增收模式,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从临沭县起源,金丰公社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建立了300多家县级公社,服务上千万户农民。

山东小县城里出生的金丰公社,如何成长为全国性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增收是最好的广告,社长是流动的口碑。”金丰公社负责人坦言,借助“总社—县社—村社”平台化服务网络,一村培养一社长、社长驻村做托管,立足“多打200斤、多收200块”和“种植成本下降10%”两个核心,将差异化的服务方案切实落地。一位金丰公社参观者的话令人印象深刻:“40多年前,小岗村是让农民有地种;今天,金丰公社是让农民的地有人种。”

基层党组织书记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则是临沂探索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另一项创新,旨在确保优秀干部在农村“留得下”“稳得住”“干得好”,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待遇,让村党组织书记“升职加薪”。

“工资涨到每月4712元,比以前高了一倍,我还挂职了县民政局副局长,村支书当得更充实了!”谈起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郯城县庙山镇仇村党支部书记田武华高兴地说。

2019年8月,郯城县试点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田武华被纳入首批专业化书记。2019年10月31日,临沂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重点提升工作标准、管理要求和待遇保障水平。

纳入专业化管理的书记也并非“一纳定终身”,而是每年动态调整一次,确保“有进有出、动态平衡”。2020年底,临沂共有4410名专业化管理书记,退出224名,目前专业化管理书记占全部村党组织书记六成。

一年多实践,临沂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由“冷”变“热”、村党组织能力由“弱”变“强”。临沂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说,在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推动下,农村基层组织“有人管事、有人担事、有钱办事”,基层干部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赋予了乡村振兴更强动能。


打通“振兴”堵点回答“时代之问”

脱贫之后怎么“干”,乡村振兴如何“兴”?这是当前“三农”发展的“时代之问”。

过去,沂蒙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历史性贡献,形成了宝贵的沂蒙精神。今天,上千万临沂人传承红色基因,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奋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令人鼓舞。

从全面小康路到发展新征程,最艰巨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业,最庞大的潜能依然在农民。未来,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从外导型发展转向内生型发展、从以城带乡转向城乡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和长期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任重而道远。像全国许多地区一样,临沂市未来在巩固成果基础上还需要综合施策、双向发力,持续打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的堵点和断点。

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深化农村土地、金融等要素改革,着力创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高乡村产业的供应链价值链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能力水平,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意大利贵宾会期待农业农村现代化早日实现。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