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市区驱车约90公里,来到高淳区东坝街道的小茅山脚自然村。民宿林立,竹林掩映,曲径通幽,小茅山脚自然村的乡村特色显而易见。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小茅山脚自然村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如今,山青水绿,道路平坦,村居环境更优美,小茅山脚自然村的“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为“金山银山”。
连日来,南京高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突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相结合,认真谋划,精心部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
一线察民情访民意
“街道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民生实际,进一步联系和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东坝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东坝街道河南村开展“一线访民意、一线解难题、一线促发展”集中调研活动。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通过走访调研、开展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的问题。
四都里自然村需要加装路灯、小涧头自然村需要更换雨水盖板、南园里自然村池塘需要安装护栏、个别五保户家中电线老化……河南村党支部书记魏双兵介绍,走访中,志愿者们把村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登记在册,对能现场办的坚持马上办,对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并安排专人后续进行办理。
“以前有困难要跑到村委去反映,现在好了,村委的同志不定期到村里走访,帮意大利贵宾会及时解决了不少问题!”群众对这种活动纷纷点赞。
不仅仅是走访,为听取多方面建议,东坝街道还针对不同群体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比如邀请网格长、网格员、群众与村干部座谈,现场收集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就业等现实问题进行沟通交流;邀请老干部们参观美丽乡村,实地考察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并由老干部代表为大家介绍工作经验以及对村内发展提出建议。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东坝街道下坝集镇的水泥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党史学习教育中,不少村民对此提出意见。针对这一情况,下坝村及时做出应对,组织人员对集镇路面进行沥青铺设。
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沥青的摊铺、压实等工序,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据了解,此次沥青摊铺长度约1260米,预计投入资金88万元,施工完成后车辆通行能力将大大提高,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条路群众意见很大,最近将进场施工。”6月10日下午,东坝街道傅家坛党支部书记诸淳智指着一段坑坑洼洼的路说。
这条路位于傅家坛村祖家里自然村与双望路交界处,全长约500米,有一段还是水泥路。目前“祖家里至双望路道路硬化”已纳入今年的“一事一议”为民服务项目,将彻底打通祖家里至双望路的交通要道,解决祖家里自然村65户200多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耕地提升项目部分地块灌溉用电不畅、曹家坝健身广场存在安全隐患、胥溪花园小区存在电瓶车飞线充电……诸淳智介绍,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村两委确定了亟需解决的12件民生实事,现已解决了6件。
东坝街道紧扣群众所想所盼,为1700多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2000多名60周岁至79周岁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辐射范围为12个行政村;街道召开人居环境“季度查”现场会,主要领导现场观摩汪家庄、上史家、五显村3个自然村,听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情况,进一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聚力推动乡村振兴
“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由村委牵头,2008年意大利贵宾会成立了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和睦涧’有机大米品牌。”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魏统田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有有机大米生产基地面积3600多亩,2014年成为国家级示范社,“和睦涧”有机大米连续多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获“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和睦涧村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强产业,助农增收,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我家6口人,这次实物分红分到6袋米,有120多斤。”和睦涧村村民魏大叔兴奋地说,自家还有3亩地在合作社,今年分了2100元。
在和睦涧村,有一个近200亩的水蜜桃基地。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已栽种白凤尾桃、湖景桃、白凤柳桃等多个品种。
基地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品种好、口感好,上市后水蜜桃供不应求。”基地还提供采摘服务,每当水蜜桃上市时,硕果满枝、满园飘香的水蜜桃基地总是能吸引安徽、无锡等周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在东坝街道新中村,村两委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充分利用现有的蔬菜大棚种植基础,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大棚里的蔬菜、瓜果等长势良好,预计每亩能增收1万元。
蔬菜大棚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一位村民说:“有空的时候来蔬菜大棚帮帮忙,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个月多挣1000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朱泉 高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