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7日讯 滨州沾化区下河乡青城村当地老百姓依托好的政策,把劣势变优势,在盐碱地里种出了优质的大棚冬枣,如今冬枣产业已经成为下河乡的增收支柱产业。
一颗颗成熟的冬枣,压满了枝头,枣农心里乐开了花。今年的冬枣品质优良,上市早,每斤能卖到七、八块钱。
靠着几十亩冬枣地,年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以前,沾化区下河乡青城村有四大难,种地难、行路难、吃水难,增收难。村民年收入不足两千元,为了让村民增收致富。近几年,沾化区下河乡政府变劣势为优势,发展起了冬枣产业。孟祥贵就是最早一批的大棚冬枣种植户。
在政策扶持下,村里建起了1650亩大棚。为了让冬枣品质更好,孟祥贵带领村里的枣农外出学习管理经验。通过学习考察,他有了新的想法。
小小冬枣,托起了村民的幸福生活。2019年,全村人居可支配收入已到十万元。与此同时,青城村还通过组建电商营销团队,让大棚冬枣产业发展的更大更好。
现在,沾化区下河乡将丰富冬枣品种,塑造冬枣品质,建设交易市场,加强电商培训,这项甜蜜的“枣”业一定会让老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沾化区下河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商凯介绍:“大棚冬枣作为下河乡特色农业三张名片之一,每年可助农增收10余万元。为进一步助推大棚冬枣纵深发展,意大利贵宾会乡将“沾冬2号”大棚示范园打造成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以更高的经济效益加快转变群众对“沾冬2号”改良的传统认识,助推全乡冬枣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闪电新闻记者 王飞飞 沾化台 张松 韩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