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乡村振兴的淄川样本

发布时间:2020/6/22 10:09:47来源:山东商报

(鲁子峪村芸弘山房民宿,本村村民免费获得十股股份,年底可分红)

   

      “有人气就有财气,原来没有人知道这个村,现在开发旅游民宿之后村里知名度高了,游客多了,村民收入高了。”淄川区太河镇鲁子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侯言绪告诉记者。搭上了脱贫致富的“旅游车”,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更好了,村民们说,“生活太不一样了。”
  近年来,淄博市淄川区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太河镇、昆仑镇、洪山镇、寨里镇等传统村落,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民宿。据了解,淄川区建设民宿的村达到30多个,改造民宿院落2000余套,培育单体、独栋100余个,拥有床位1万多个,年接待能力可达100多万人次。


      老房变民宿 穷村被“盘活”

       鲁子峪村位于淄川太河镇,过去是出了名的穷村,村子位于大山深处,群山环绕。全村有127户、210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贫困人口180人,被认定为省定重点贫困村。侯言绪说,“原来没有人知道这个村,年轻人在外面,也没有人愿意回来,村里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2016年,该村利用申请到的100多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芸弘山房”民宿,并组织成立淄博鲁子峪乡村旅游合作社负责管理运营,租用村民闲置的旧房子、破院落来进行集中修缮翻新改造,每年给予村民5000元租金。同时,村内村民还会免费获得10股股份,年底按股分红,不担任何投资风险,进而实现全村共同脱贫致富。
  过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的村民们不会运营民宿,合作社又依托淄博景辉旅游公司来进行运营,利用旅行社为民宿拉动游客住宿,同时入驻美团、携程等订房APP,方便游客咨询预订。不少游客体验之后给出好评。
  在侯言绪看来,“有人气就有财气。”自从开发了民宿之后,村里的知名度高了,也有年轻人回来了。“65岁以上的老人原来都是种地,现在他们只要能干想干都可以来干,收入都是可观的。”侯言绪说,不仅如此,邻村的村民也有来这里干活的。侯言绪介绍,村里有一些失去劳动力的人,村里给他们办了低保,而他们的家人则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不用外出,既能在家里照顾家人,又能挣到钱,这多好啊。”
  民宿房间风格多样,四个庭院的每一个房间都不一样,根据每个房间的构造装饰成不一样的风格,游客可以有多种体验。“为什么游客愿意来,也喜欢这个地方。”侯言绪介绍,“在这里不仅仅是租住一个房间那么简单,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古朴的石头屋,清新的空气等等,这一切很难不让人喜欢。很多游客说在这里让他们找到了童年的快乐,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侯言绪告诉记者,民宿于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已经建好的四个庭院已接待5000多名游客。目前5号、6号民宿庭院也正在建设中,这两个庭院建成后可进行会议接待。侯言绪笑着说,“意大利贵宾会这民宿挺火的,特别是到了周六周日,不仅本市市民,也有青岛、烟台等地的游客,有的是情侣,也有的带着家人孩子一起来。”

  吃上民宿饭的村民
   “2019年民宿实现收入4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通过民宿产业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侯言绪介绍,民宿入驻后,还为就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餐饮、土特产等经济收入,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目前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在民宿内工作,一年工作150天,每人平均年底收益9000元,再加上平均每年1000多元的分红,在解决了他们温饱的同时,还能有富余的资金,也避免了村民离开家到城区就业的难题。”
  而在太河镇下端士村,“农家旅馆”“农家餐馆”“民俗园”等吸引着游客。“一到节假日,意大利贵宾会的民宿直接是爆满啊。意大利贵宾会已经建好的16套民宿全部对外营业,其他的将进行装修,陆续开业。”太河镇下端士村党支部书记肖玉爱说道。下端士村从盘活闲置村内房屋资产开始,依托产业扶贫,新建海棠山舍等5套民宿,新建餐饮中心,可接待100余人就餐,实现旅游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通过固定收益方式,为全村贫困户20户25人进行分红,年可分红1100多元。
  在淄川民宿主中,年轻的80后上端士村“上舍”民宿的主人李忠豪告诉记者,民宿营业不到一年,前期投入的150余万元已全部回流。这也让李忠豪成了当地“红人”,引得不少民宿主前来取经。李忠豪说,“意大利贵宾会实行会员制,1期计划发展会员50个,2万元起入会,目前意大利贵宾会已经有18个会员了。”
  “没有乡村民宿,就没有俺的好生活,现在一年的营业额有十几万元呢,这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哩。”年近六旬的梦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玉水在村里吃上了“民宿饭”。2019年,趁着村里开发梦泉景区搞乡村民宿,他把兄弟四人的老院落整理成民宿,让游客在几百年前的老房子里入住体验式民宿。“一到旅游旺季,有时一次能容纳20多人呢。”杨玉水说。

  电商直播 椿芽第一村走出大山

      马棚村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西部丘陵山区,这里曾经也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记者看到,马棚村村口写着“中国椿芽第一村”,对于这个称号,刘敏坦言是村里封的,因为这里的香椿芽闻名遐迩。
  刘敏是马棚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马棚村山多地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卖香椿芽和花椒。2012年,马棚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原来村里贫困户有110户,125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贫困户减少了,村民收入增多了。“2019年已经全部脱贫了,现在还有62户,88人享受政策。”
  刘敏告诉记者,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山多地少,位置偏僻,无任何企业,无法安排劳动力,村民以务农为主,特色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原来村民收了椿芽之后经常会卖不出去,“就提个篮子在村里卖,去趟县城都挺难,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人来买,更别提大客户了。”
  2017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2018年村里铺上了沥青路,村民也能坐公交车出行了。村民感叹到,“生活太不一样了。”刘敏介绍,村里的椿芽基地已发展到2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公斤,被淄博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椿芽专业村。村民要想致富就得“走出去”。为帮助老百姓提升生活质量,使贫困户顺利脱贫,2007年村里成立了椿芽专业合作社。村民收了椿芽之后,由合作社收购并售卖,而贫困户的收购价每斤要高一元。
  今年因疫情原因,为了让贫困户收益不受影响,合作社改变销售思路,通过EMS进行线上下单线下配货,形成了合作社+电商平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刘敏第一次当了主播,镜头前的他为村民代言卖香椿芽。“网上卖了十万斤,全国各地都有下单的,当天发货第二天就能到货。”刘敏介绍,电商模式卖香椿芽,村民每户增收600余元。
 施娟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