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村法制宣传墙。 张洪宁 摄
冯塔头村法治文化长廊。 张向南 摄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平安、稳定、有序的乡村发展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行的基础。
今年以来,阜城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将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政治任务,以冯塔村、建阳村等为试点,通过打造宣教阵地,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善治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力。目前,全县610个行政村,已建成法治乡村350多个、法治乡村示范村15个,农村法治氛围进一步浓厚,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打造宣教阵地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
500多米的法治文化长廊里,将法律条文以知识问答、法治案例、法治典故的形式,用生动活泼的漫画、通俗易懂的文字表现出来;村主街道的法治宣传栏里,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游园内处处可见简洁明快的法治宣传标语……走进阜城县阜城镇冯塔头村,一股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意大利贵宾会村搭建的法治文化阵地,法治宣传内容大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伙儿空闲的时候都爱边看边学边交流。”冯塔头村党支部书记冯国跃告诉记者,村里街道、墙上、广场、公园,四处都是群众可能会遇到的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家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就学到了法、提高了法治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除了冯塔头村,建桥乡建阳村、蒋坊乡邓屯村、霞口镇刘老人村、崔庙镇前砖门村、码头镇韩庄村……各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一条街,绘制法治墙体画、法治文化宣传橱窗、法治板书,设置法治亭、法治文化石、法治座椅,有的村还将主干路命名为民法路、宪法路等等,法治元素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法治文化景观,营造了浓厚的学法尊法氛围,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既学习了法律知识,又提高了法治意识。
建桥乡建阳村村民刘兰芬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之间的交流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一旦遇到矛盾纠纷,大家都知道找村调解员、找驻村律师,法律真正走进了人们心里。
要进一步推动法治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村干部要当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为此,阜城县以打造“懂法支书”为目标,通过集中学法、警示教育、观摩拉练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法治教育。今年5月,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选派高水平法学专家,到阜城为300多名农村党支部书记集中上了法律课。7月,还对全县610个村支部书记进行了法治轮训。“只有村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村集体和村民站岗、服务。”阜城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健全服务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让法治成为村民的信仰,才能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走得更好、更远。
前不久,建桥乡建阳村两起纠纷被成功化解,让村民对村人民调解员刮目相看,对法律有了敬畏之心。4月30日,两村民因村坑边土地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其中年逾7旬者情绪激动。村人民调解员白树阁了解情况后,从情理及政策角度对二人进行了耐心劝说和调解,双方认可,调解员为二人划定土地界限,最后纷争得到有效解决。5月6日,因共同劳作误伤,后为赔偿费结怨并差点发生冲突的两个家庭,经过村人民调解员几番调解,终于达成一致,签订协议,双方不再为此事争论。
2016年开始担任调解员的白树阁告诉记者,随着法治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村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但法律知识普遍缺乏,小纠纷容易闹成大事件,她在工作中深深感受到村民对法律指导和服务的期盼越来越迫切。“现在好了,村里有了法律服务工作室,有专业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定期指导,调解员们处理起矛盾纠纷来也更有理有据,能以法服人。”白树阁说。
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基础,需要配备健全的乡村法律服务力量。今年,阜城县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全县共建立各级调解组织630个,村村都建立调委会,发展威望高、懂法律的农村人民调解员1910人。他们及时预防和发现问题苗头,尽快调处和解决矛盾纠纷,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充分发挥了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今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案件726件,成功调处71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阜城县不断强化法治惠民理念,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为骨干、以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为支点,组织全县律师和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专业人才,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分包全县610个村,为群众免费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各类法律服务,当好群众身边的“帮大哥”。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打造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纵向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询法律知识、咨询相关问题,也可在网上申请法律援助,有效提高了法律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日前,该平台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
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共治共享。近年来,阜城县坚持法治为纲、德治为魂、自治为本,通过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真正做到把治理权力交给群众,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促进全县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环境。
连续十几年没有发生群众上访问题和刑事治安案件;全村三分之二以上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天价彩礼、婚丧大办、互相攀比现象已经绝迹……走进霞口镇刘老人村,文明乡风迎面扑来,文明、和谐、团结、友善的村风民风沁人心脾。刘老人村大力弘扬传统仁德文化,坚持依法治理村务,特别是把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写进村规民约。村班子带头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及时处理村务;村党支部成员主动分包帮扶困难户、老年户,长年义务看护1100个农田防渗管道出水口;全村37名党员自发认领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处、植树护林责任岗并义务做好相关工作;每天召开民主议事会,村里大事小情大家商量着办……“数十年来,十里八乡的村民来意大利贵宾会这赶集,从来不会丢东西,也没碰到过一起本村人欺行霸市的行为;外地商客来采购梨果,也从不担心村民会以次充好。”村党支部书记刘连山说,因为良好的民风、村风、乡风有了名声,外地客商和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愿意和他们打交道。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不仅为企业投资、外来人口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把村庄发展、群众增收带入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而这,正是阜城县实行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如今,在乡村治理上,该县严格落实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项民主制度,严格村务、财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须经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须接受群众监督;村村组建乡贤会,引导群众见贤思齐、积极向上,不断浓厚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好家风好家教传承、文化大院建设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纳污坑塘治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引导形成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坚持把依法治理贯穿到农村工作治理全过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群众的权利义务、村务活动程序、社会治安、婚嫁家庭等方面要求,使村务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到目前,阜城县先后打造红旗党支部20个,建设法治乡村、乡风文明、经济发展等各类示范村75个。全县信访总量下降30%,各类矛盾纠纷减少40%以上,发案率下降20%以上,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乡村治,百姓安。平安才能乐业,乐业才能致富。阜城县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奋力谱写法治乡村建设新篇章,让乡村秩序更加井然,处处体现公平正义,真正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