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道路千万条,交通建设第一条。如果说高速公路、铁路是一个地区的大动脉,那么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就是这个地区的毛细血管,承载着一方群众发展和致富的希望。近年来,全市“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加大投入,织密农村公路网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的建设,相继实施了《安顺市综合交通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安顺市推进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安顺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持续加大投入,不断织密农村公路网络,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车里程显著增加,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交通保障。“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投入85.8亿元,实施新增国省道(原农村公路提等规划而来)改造207公里、新增国省道灾毁恢复重建工程120公里、县乡道改造445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4510公里、“组组通”硬化路2234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374公里。
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1432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了1.23公里/平方公里,近7000公里的泥路、砂石路、断头路变成了今天的沥青路、水泥路。2018年年底,我市实现了30户以上村民组全部通硬化路,进一步织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打通了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示范引领,提升管养水平
“三分建,七分养”。要使农村公路持续受惠于民,就必须重视公路的养护。为此,我市强化示范引领,市政府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明确将西秀区、平坝区作为2019年推荐申报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契机,高质量推动全市“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升管养水平。
在西秀区东屯乡,机制创新让这里的农村公路得到有效管护。该乡实行一套责任体系落实“管”、一套制度约束落实“护”、一套专班人马落实“养”、一套监督体系保障“运转”的“四个一”机制,有效破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难题,使该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公路两旁杂草丛生,道路无人维护打扫的历史成为过去,路面环境大大改观。在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通过采取“聘用贫困户养护工+村民组网格化自发管理+党员义务劳动日”三种日常管养模式,该村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治理有效”的农村公路管养新路子。
今年10月14至15日,我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标志着全市“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统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我市将农村路网建设与当地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林场、乡村旅游开发地区地点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服务体系、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客运、专线公交和农村物流联动捆绑式发展,与多家快递公司、邮政部门和电商平台合作,农村客运物流服务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得到有效衔接,实现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将农村公路逐步打造成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物流载体,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田坝村,今年初修通的“组组通”公路,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方便和快捷,彻底解决了困扰该村数十年发展的头等难题。该村种植了800亩火龙果,去年产值100多万元,目前正积极扩种火龙果,因地制宜地种植花椒、桃子、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组组通公路修好后,该村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更足了,群众也更有盼头。
在平坝区,完善的农村公路路网带动全区12个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优质米、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产业50余万亩,建成生猪代养、肉牛养殖小区130余个,总产值38.6亿元,极大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贫困人口3.8万余人脱贫奔小康。同时,完善的农村路网和健全的三级运输服务体系让农村客运、快递、电商的综合运输服务走上发展快车道。全区共建成互联网超市60个、贵农网站点68个,开设网点500余家,实现产品“送货上门”、农产品“黔货出山”快捷运送。
一路通,百业兴。未来,我市还将加强“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挖掘区域特色、地方资源,将公路文化、产业发展融入到“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中,致力打造“一村一品一路”品牌,把全市的农村公路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和赶超发展的先行路。(肖劲松 李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