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大众日报》发文“活起来、传下去、火出圈,以小戏小剧为载体,一批叫得响的文旅品牌蓄势待发——小戏小剧大能量”点赞泰山九女峰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并称其为“一张闪亮的文旅新名片”。
一张闪亮的文旅新名片
“戏剧可以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公共娱乐,戏剧之于中国人,好比运动之于英国人,或斗牛士之于西班牙人。”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曾如此形容中国老百姓对戏剧的热爱,浓郁的氛围带来了戏剧得天独厚的生产土壤。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见证,小戏小剧的存在、发展与地域文化紧密相关,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生态。
如今看待小戏小剧,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舞台上的热闹。舞台之外,贴近生活的小戏小剧,蕴含着特定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的能量不可小觑。经济致用,文化致远。肉眼可见,小戏小剧已经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
在泰安九女峰·沉浸式景区,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跨过神龙大峡谷,美景之外,“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打开了别样的文化体验,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从古到今,从嫦娥、李白到宇航员,整场演出分为“月光”“月色”“月思”和“月望”四个内容篇章,展现出如诗如画的东方美学。时长仅仅二十五分钟的演出,只需要四位演员。这种集数字演绎、舞美灯光和戏剧表演于一体的小戏小剧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
“小戏小剧+”产生了什么能量?首要一点便是创新文旅体验,提高服务品质与水平,给景区带来了新的机遇。记者在一个工作日探访“故乡的月”演出现场,现场售价88元的门票,场场爆满。进入演出现场,360度环屏,配合主舞台纱幕和地面投影,将异想的戏剧空间与真实的现实空间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实际上,“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只是一个鲜活的样本。以小戏小剧为载体,一批叫得响的文旅品牌蓄势待发,真正实现让传统戏剧找到新表达,“活”起来、传下去、火出圈。探索“小戏小剧+”,丰富内涵与外延,助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山东正在不断实践。小戏小剧的步伐,正在加快迈进。2022年,在全省深入开展创作演出工作基础上,山东组织了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全省各地组织“大擂台”一千余场,参与群众约290万人次,一系列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今年,山东正式启动群众性小戏小剧全省巡演活动,将巡演2万场次以上。
达成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共识与融合,从文化名片到经济品牌的转换,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小戏小剧将文旅融合“大戏”越唱越响。现实中,除了演出演艺,小戏小剧还与红色文化教育、研学旅游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能量。可以预见,在齐鲁大地,小戏小剧的未来是一幅壮丽图景。
据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