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济南气温逐渐回升,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基因编辑技术工程化研发平台里,春天来得格外早。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黄瓜、亮紫色的茄子……这些作物不一般,经过基因编辑,这里的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大豆油酸含量达到了惊人的80%,生菜的维生素C(即VC)含量甚至比“VC之王”猕猴桃还要高。
引人才、建平台,催生出一个个高科技成果。它们被移入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济南高新区,类似的大平台还有不少。
在国家级高新区阵营中,排名靠前的济南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上拥有超强竞争力。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区的现代农业尤其是种业研发板块也是特色十足。
济南高新区发展保障部副部长姜荣鹏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意大利贵宾会注重农科企业、农业总部企业的招引和服务,用好政策活水,推动农企做强,由此集聚了一批拔尖农科企业,支撑着济南打造‘种业之都’。”
基因“剪刀”催生神奇作物,授权美国企业使用
在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丰生物”)的研发中心里,“神奇”的植物随处可见。这里的番茄外表普通,但GABA含量可以提高4.9倍。GABA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具有安神、缓解神经紧张的作用。
这里的水稻和小麦,种植方式并不稀奇,但经过改良,产量可在原品种高产的基础上再提升8%—15%。此外,这里的抗除草剂水稻、抗倒伏矮化玉米等高附加值新品种种质资源也应有尽有。
“神奇”植物的出现,源于基因编辑的介入。
“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么,基因编辑便是生物育种所必需的‘光刻机’。”这是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农科院生物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朱健康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的一句话。他现在的身份是舜丰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最近,该院的两个新型基因编辑核心工具——CRISPR-Cas SF01、CRISPR-Cas SF02刚刚获得专利授权。
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玉米的高矮、产量高低、能否抗倒伏等。基因编辑的出现,让更加精准的基因调控成为现实。舜丰生物技术副总李国甫向记者表示,基因编辑可以精准定位作物的特定基因,基因被“剪断”后,细胞就会修复断口并产生变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快速地生成作物改良所需的基因突变,帮助培育出产量更高、更有营养、更耐受极端天气、需要更少化肥和农药的作物。
去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将基因编辑产品与转基因产品区别开来,标志着基因编辑技术走出实验室,投入应用。
这正是舜丰生物的发力方向。去年8月,该公司与美国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并收到第一笔技术出口许可费。这是中国生物科技企业首次在基因编辑领域为美国企业提供专利许可及技术解决方案。
将“国宝级”基因移入作物中,支撑粮食丰产
明亮的灯光下,科研人员正在泉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里观察小麦长势。这家企业致力于杂交小麦技术体系由理论模型到育种工具的打造。
他们的信心源于长久以来的技术积累。
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付道林团队成功克隆出小麦基因“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这个基因被众多专家视作“国宝级”,为发展小麦等作物的杂交制种创造条件。如今,泉脉农业拥有了这个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在18个主要小麦生产国家取得专利保护。
在济南高新区,付道林创办企业,启动小麦骨干品种规模化突变体创制项目,以打造百万级小麦突变群体,为关键性状突变体的鉴定、基因克隆及育种利用提供支撑。经过从2021年10月到2022年6月份的一个小麦种植季,该团队成功收获了化学诱变小麦材料和物理诱变小麦材料合计近500万份,这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小麦诱变品种最多、个体数量最多的突变群体。
与泉脉农业的研发方向不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和康源生物育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康源”)在种禽繁育领域展开了拳脚。
和康源研发负责人宋道利告诉记者,他们每年向社会提供商品代鸭苗2亿只,其鸭苗综合排名稳居全国前列。但该企业不满足于在点上突破,而是延伸产业链,向养殖和屠宰加工领域布局。眼下,该公司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建设了种禽健康养殖产研院,在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方面深度合作。
济南高新区不是江南水乡,如今却依靠科技助力,成了全国知名的鸭苗“重镇”。
无论是舜丰生物、泉脉农业还是和康源,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并持续享受到“技术红利”,进而成长为行业翘楚。
山东是农业大省,省会济南提出要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造北方的种业之都。而作为创新高地的济南高新区已经聚集了一批高科技种业企业,群策群力,在各自的细分赛道上,向着目标前进。
(记者:王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