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县统筹推进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的链条式农业,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把生态富民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生态县,是山东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
系统推进绿色保护与生态治理
实施山川绿化工程。按照“山不露土、有土皆绿”的要求,每年新增造林2万多亩,积极推行“林长制”“山长制”,对45万亩生态公益林封闭管护,建立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制度,使其森林覆盖率达52.2%,林木覆盖率73%。
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按照“一条道路、一条绿荫”的标准,改造硬化农村公路287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79公里,被表彰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实施土壤净化工程。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4个“最严”要求,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实施水系生态工程。按照“生态带、产业链、风景线”的标准,修建水利工程6000余处,其中“百库千塘”总蓄水达9亿立方。同时把维护水源地“一湖净水”作为政治任务,2006年筹资5000万元,对云蒙湖11万只养鱼网箱全部清理;2014年以来,全面启动总投资20亿元的云蒙湖综合治理工程,水源地水质连续20年稳定达标。
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构建“兔—沼—果”生态循环产业链条。蒙阴县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利用自身的果树和养殖条件,把蜜桃种植、长毛兔养殖和沼气建设结合起来,利用树落叶加工成饲料喂养长毛兔,兔粪进入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渣沼液用来为桃树施肥,构建形成“兔—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既提升了果、兔产业附加值,又为果树提供了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使用,提高了果品品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目前蒙阴县70%的村采用“兔—沼—果”模式,长毛兔饲养量达600万只,年产兔毛4000吨;种植蜜桃面积71万亩,品种200余个。
构建“果—菌—肥”生态循环产业链条。蒙阴县将百万亩林果每年产生的12万吨果树枝变废为宝,以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进行菌种培养后出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进行还田,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构建形成“果—菌—肥”循环农业模式,避免了化肥过量使用带来土壤酸化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35%,一亩大棚以1万个菌棒计算,纯收入可达4万元。目前,蒙阴县建成香菇养殖基地1500亩,年产菌棒1000万棒,产品出口日韩、欧盟等地区,被评为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
构建“农—工—贸”生态循环产业链条。依托林果业和畜牧业等产业,蒙阴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发展特色加工业。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企业”的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发形成果汁、果酒等36个系列210种产品,果品深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发展电商产业。以蒙阴蜜桃、板栗等为主打产品,探索构建“联配联送”模式,发展电商微商5100多家,电商网络零售额6亿多元,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发展全域旅游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山水林果优势,按照地域分布,每年抓10个示范村、20个精品村、30个重点村,梯次打造美丽乡村,打造“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全域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突破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60亿元。发展商贸、物流运输业。围绕果品冷藏,建成各类果品恒温储藏设施90处,建设大小果品交易场所320余处,果品储藏能力达5亿斤;围绕果品运输,发展大型运输车辆2万多辆,从业人员6万多人,车辆保有量和从业人员数均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形成了覆盖山东省、辐射全国的物流运输网络。
目前,蒙阴县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65万亩,累计认证“三品”品牌188个,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产品2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4个,“蒙阴蜜桃”品牌价值266亿元,列入“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蒙阴成为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创新产业模式,构筑“农业新六产”
大力推广“旅游+”“生态+”等新模式,促进农商文旅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构筑“农业新六产”。大力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兴业态,促进农商文旅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让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当前,蒙阴县A级景区达到15家,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成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椿树沟村,每天接待游客2000多人。“岱崮地貌”列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沂蒙山地质公园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
蒙阴县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约束性、鼓励性文件,构建起“1+N”规划体系,按照“三区”融合发展思路,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将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力构建链条生态循环,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形成生态与富民契合的循环产业链条,全面推动绿色循环发展。蒙阴县绿色循环农业模式适用于以农业为主导功能的地区,通过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化改造,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延伸特色农业链条,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与农业、农村、农民效益的统一。
(张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