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时,如何守住“绿水青山”又能转化为“金山银山”,颇费思量。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绿水青山最终转为一笔“活化”的宝贵财富,助力山区老区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于此,山东蒙阴县为山区老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蒙阴县,得名于“蒙山之阴”。八百里沂蒙山,绵延齐鲁间,蒙阴县处于沂蒙革命老区的核心,这里山地丘陵占县域总面积的94%,是典型的山区县、生态县、老区县。
蒙阴是一片红色热土,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是孟良崮战役的发生地、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家乡;蒙阴又是一片生态福地,这里有着520座山峰、178条河流、103座水库,是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是蒙阴的最鲜明特色。
近年来,蒙阴县探索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三步走”实践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之路。
生态立县,“金山银山”照进现实
如今看来,“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蒙阴开始大力整山治水,荒山绿化,生态文明经历了自发、自觉、自主建设阶段,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蒙阴县在山东省率先编制县级“三线一单”并落地应用,如今,全县林木覆盖率超过73%,森林覆盖率达到62.2%,居北方县前列。
在被授予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蒙阴县守护绿水青山不遗余力。围绕沂蒙山区生态协同发展核心区的定位,蒙阴编制完成《蒙阴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村域规划、水安全保障规划、长寿经济规划、沟域经济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9个区域,总面积424.86平方公里,占到蒙阴国土面积的26.5%。
三年来,蒙阴县累计清理退出化工类企业7家,关闭矿山43家,拒批项目100多个。“三不一少一保护”,不毁山、不填水、不砍树、少拆房、保护好野生动植物,给子孙后代留足了空间。
2021年6月12日,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10万元购买4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权。蒙阴由此开创了山东林业碳汇交易先河。
事实上,林业碳汇交易本质上就是在交易碳排放权。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过程中,当碳排放量超出政策上线,就需要通过碳汇交易来购买碳排放权。
“一缕好空气卖出10万元”,这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一次创新实践。此次交易的林业碳汇减排量,是蒙阴招商引资的首个林业碳汇项目第一个监测期产生的部分减排量。
多年来,蒙阴县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总目标,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路径,探索形成了保护、建设、创新、转化“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全力打响生态品牌。
有着高占比的林木覆盖率,蒙阴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紧跟国家总体战略,率先开展GEP核算、碳达峰碳中和、林业碳汇的探索和试点工作。据估算,蒙阴县每年的碳汇值为550万吨,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卖出后,可以带来每年10亿元的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如何给绿水青山标个价?
2021年6月3日,蒙阴县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中心签署相关协议,GEP核算工作正式启动,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将无价的生态系统“有价化”。今年,蒙阴县选取桃墟镇、垛庄镇两个镇和联城镇龙凤峪村、桃墟镇百泉峪村、垛庄镇黄姑庵村、云蒙湖生态区旺庄社区、岱崮镇笊篱坪村等5个村开展GEP核算,编制生态产品清单,核算不同类别生态产品的功能量,确定生态产品价格。
先锋在前,党组织领办生态富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农业农村是一个无法割裂的概念。
提及农产,蒙阴县蜜桃种植面积71万亩、年产量23.5亿斤,居全国县级首位,是“中国桃乡”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事实上,第一产业因其特殊的行业属性,往往会形成分散式生产、作坊式经营的零散模式,如此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此时,抱团发展,品牌化战略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搞活,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如何确保集体经济永远服务集体、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应成为开展基层治理的重要着力点。蒙阴县的乡村振兴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红色精神”在延续,“乡村振兴”进行时,仍旧需要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头艰苦创业,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实现改革红利都受益、全体居民都满意的结果。
立足果品产业优势,蒙阴县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推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新模式、新路子,在果品主产区之一野店镇率先推行“乡镇党委领导联合社、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双领”模式,助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质量提升,以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党委坚持“统分结合、以强带弱”,统一按照股权架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发挥联合社提供整体性服务的优势和成员社灵活经营的特点,指导各成员社培育主营、精简冗务,从育苗、研发、农资、农机、物流、电商、旅游等环节入手,精细化分工,实现“一枚优质果子的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经营,各合作社之间核心业务差异率达到70%,每个合作社都成为果品产业链上的“特色社”“优势社”。
漫步蒙阴,宏利合作社重点攻坚农资技术,自主研发并供应联合社统一使用苹果专用冲施菌肥“菌动力”,使社员亩均种植成本降低380元;晏婴故里合作社大力发展微商、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拓展销售渠道,社员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
在“党委领导联合社、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下,村集体通过资产实物、货币入股合作社,出资占比超过30%,由党支部掌握合作社生产经营权、分红权,在提取不高于10%的公益金公积金后,剩余收益按照交易量和股份分配给村集体和入社群众。通过以建立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同体,全面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党员发挥作用、吸引培育人才、组织发动群众有了载体平台,党建引领村级治理也有了新抓手、赋予了新内涵。
那么,品牌化之路如何破题?
在蒙阴,联合社与临沂物流产业研究院合作,打造临沂市首家果品创新创业共同体,规划设计系列精包装和品牌标识,建立果品溯源体系,实现“一果一码”全周期可追溯,广泛应用“红色果乡”特色品牌参加果品展览会、发展论坛等各类活动,宣传推介联合社优质果品。
在“双领”模式下,联合社统筹“综合服务”,各成员社专业化、特色化运营,每个合作社都有1-2项核心竞争力,由“小、散、慢、粗”向“大、聚、快、精”转变,2021年,带动村集体村均增收3万元、入社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
赓续红色精神,“兵支书”投身乡村振兴
八百里沂蒙老区腹地,蒙阴是一方革命热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先后六次成功创建“山东省双拥模范县”,2020年9月第四次被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2021年7月,全国第一期“兵支书”能力提升培训示范班在蒙阴举办。不忘兵之初,建功“兵支书”。英雄孟良崮下的“兵支书”们,赓续红色血脉,抛洒热情和汗水,正成为乡村振兴“主战场”上的生力军。
其中,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兵支书”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施教育培训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组织开展“兵支书”再进军营活动,重温军旅生活,抓好部队优良传统与地方红色基因的无缝衔接和传承融合。
按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蒙阴县全力助推,带动“兵支书”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坚持知识赋能,统筹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兵支书”能力提升平台。线上,开设“沂蒙老兵”数字化平台,研发推出“淘宝大学”公益教学程序,通过“知识赋能、重振军魂”,打造线上“老兵学院”;线下,整合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山东蒙阴远程教学站、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教学平台,开设乡村振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电子商务等各类专题培训班次,提高“兵支书”一线实战本领。
如今,蒙阴“兵支书”带头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社36家,兴办各类经济实体300余家,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头雁带雁阵”作用得到充分激发。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蒙阴正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快速奔跑。
(张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