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大早,白河县构朳镇东坡村村民沈明奎就爬上离家不远处的一面山坡开始巡林。漫山透绿,清风徐徐,沈明奎仔细地查看着一棵棵树木,把枯死的树枝除掉,看到有病虫害就用手机拍下来。每个月,他有20多天都要来到这里。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看护好这片林子,就是看护好自己的家。作为护林员,这也是我的工作。”沈明奎说,“看到村子越来越美,来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感到高兴。”
白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升级、新民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打造美丽村庄
从比“收益”到比颜值
东坡村距离白河县城只有25公里,景色秀丽,有千年银杏、响水岩瀑布、千佛洞等优质景点。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村民难出去,外面游客难进来。
“由于破损严重,且路面窄,车辆行驶非常困难,意大利贵宾会村的农产品根本运不出去。从村上到集镇,要过三条河,河上都没有架桥,河水直接从路面流过去。夏秋多雨时节,河水涨起来,交通就断了。”东坡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泽谈起当初村上的发展困境,记忆犹新。
2019年初,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从构朳镇通到了东坡村。“以前意大利贵宾会到集镇得1个小时,现在十几分钟就到了,也不用担心降雨造成交通中断。”刘汉泽说。
16公里长的构坪路上,中间的交通标志线不是常见的白色,而是红黄蓝三色交织在一起,像一道亮丽的“彩虹”,随着公路蜿蜒盘旋,在葱绿的群山间显得格外醒目。驱车行驶在构坪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有游客在路边拍照留念。
“‘彩虹路’已经成为许多游客来白河旅游的打卡地。”白河县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打造东坡千年银杏景区,“彩虹路”以银杏树为行道树,构成一道特殊的景观。
在东坡村,美丽的不仅仅是道路。干净整洁的安置小区、绿树红花环绕的文化广场、飞珠溅玉的瀑布、高耸挺拔的银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生机勃勃。
在东坡村经营百货店的村民柯红枫告诉记者,随着游客增多,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了。
“以前,大家的土豆、红薯卖不出去,许多都放坏了,现在基本不愁销路了。以前,村民和外村比看谁地里产的东西多,收益大。现在,意大利贵宾会比的是看哪个村子更美丽。大家都意识到美丽不仅仅是外表,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赵明港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白河县新修和改建提升农村公路48公里,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农村改厕改圈、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大力推进乡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巴山云智能民宿建成运营,构朳东坡村、仓上天宝村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天宝梯彩农园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促进产业升级
从比“苦干”到比能干
7月29日,麻虎镇金银村。阳光灿灿地照着,在连片的水田上映出一片金黄。村民郝万坤看着在荷叶、水草间泛起的一个个水泡,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这里水质好,环境好,非常适合养小龙虾。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8年,在外务工15年后,郝万坤回到家乡。“在外面虽然收入高些,但花费也大,就想着回乡干点啥。”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思索,他把目光放在了金银村河边的水田上。
“以前,大家在水田里主要种莲菜,收益低,而且每种两年就得休田两年,造成田地浪费。但这里紧挨着河,土地也比较平整,发展活水养殖很有优势。”郝万坤说。2019年3月,他流转了120亩水田,开始养殖小龙虾。“一亩水田每年可以产400斤小龙虾,每斤大约可以卖25元,比种莲菜效益好多了。”
尝到“甜头”的郝万坤并不满足既有收益。今年,看到莲菜价格上涨,他开始在水田里种植莲菜。“莲菜是秋季收获,而那时基本不捕虾了。莲菜还能净化水质和遮阳,虾肥也有利于莲菜生长。”
现在,郝万坤又开始尝试牛蛙和小龙虾共养。下一步,他准备通过推出垂钓等项目,发展观光渔业。
麻虎镇十里村村民石前荣2017年建起了红薯加工厂,生产薯粉、粉条、粉丝,通过全自动流水线,每年加工销售红薯超过150万公斤。“以前,由于保存期短、销售不畅,大家种植红薯的积极性不高。有了加工厂,大家再也不愁销路了。同时,意大利贵宾会也引导群众种植红薯新品种,提质增效。”麻虎镇党委委员田光荣说,“过去,大家都是比谁肯苦干,现在大家比的是谁能干、谁会干。”
白河县在农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发展提升现代农业。今年以来,全县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茶园1.3万亩,改造木瓜、核桃等经济林2.5万亩,培育3个木瓜示范园、1个市级核桃航母园;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0家以上,生猪存栏稳定在19万头。做好“农业+”融合文章,积极开发功能性农产品和休闲、生态、文化、创意、体验等现代农业新功能,探索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同时,鼓励支持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不断发展壮大“归雁经济”。
推动民风建设
从比“面子”到比精神
7月29日6时,茅坪镇茅坪社区居民舒泽荣吃过早饭后,就打开家门,开始一天的营业。她的百货商店,就在她家一楼。
不时有街坊邻居走进来,一些人是来买日常用品,更多的人是来找舒泽荣聊天。在茅坪社区,无论是年龄比她大还是比她小,大家都习惯叫她“姐”。这个称呼里,含着亲近与信赖。
在茅坪社区甚至茅坪镇,舒泽荣是公认的“模范”和“好媳妇”。1996年结婚后,丈夫经常外出打工,照顾公公婆婆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肩上。有了两个孩子后,她又担起抚养孩子的担子。除了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外,她还得种地、养猪、开商店。20多年来,她勤劳持家,没有和公公婆婆红过脸、吵过架,还经常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为大家的事情出力使劲。在她卧室的桌子上,放着厚厚一摞获奖证书——“优秀共产党员”“好媳妇”“文艺活动优秀分子”“优秀家长”……有的是村上发的,有的是镇上发的,还有的是县上发的。
“以前,大家羡慕的是谁家富裕,谁家孩子有个好工作。现在,大家羡慕的是谁家上了‘红榜’,谁家因家风好或者产业发展好被表彰了。”茅坪镇党委副书记何超说,自从开展新民风建设,大家的观念变了。除了婚丧嫁娶,大家基本不再请客吃饭,也没有了高额的“份子钱”,婚礼和葬礼餐桌上都是家常菜。参加文化活动的人多了,打麻将的人少了;发展产业的人多了,街上闲转的人少了;尊老爱幼的人多了,不贤不孝的人少了。
7月29日下午,在茅坪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茅坪镇民族艺术团团长杨光荣正与姐妹们排练节目。“意大利贵宾会每天都来排练,早上有40多人参加,下午有20多人。排练文艺节目,既锻炼了身体,又沟通了感情。文化生活丰富了,大家的精气神也足了。”杨光荣说。
自2017年3月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以来,白河县122个村(社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通过举办100余场次“集中升学礼”“集体乔迁礼”,节约人情消费支出约4000万元。该县把移风易俗作为优先享受政策的重要参考,让践行者尝到甜头、违反者付出代价,树立鲜明导向。现在,“婚丧简办、小事不办”在白河城乡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在白河,乡村振兴改变的不仅仅是农村地区的面貌,还有广大群众向上向善的精气神。(记者 张斌峰 秦骥 通讯员 汪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