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蒲新区将“四好农村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四好农村路”规划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制定“镇镇通二级路、村村通双车道、组组通硬化路”建设目标,初步构建外联内畅、网格循环的农村交通大格局。
近日,走进新蒲新区三渡镇柳田村,只见柏油马路宽阔,路旁的各色黔北民居整洁有序。作为传统农业村,近年来,柳田村依托“四好农村路”的良好交通条件,按照“粱、椒、蟹、桃、橘、旅”产业布局,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5年前的柳田村,交通闭塞,只有一条宽不到3米的泥泞小路穿村而过,产业发展以收益甚微的玉米为主,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当时有很多人来柳田村考察,准备发展特色农业,但得知村里只有这一条路时,都放弃了,因为交通不方便,产业很难发展起来。”柳田村党支部书记李高明说。
痛定思痛后,村支两委动员村民筹集资金修路,尽管村民都愿意修路,但一说到筹资,还是有不少人心存顾虑。
面对村民的质疑,李高明和村干部耐心解释,交通便利产业才能发展,产业发展起来大家才能致富。村干部细致耐心地动员,让村民们感动不已,纷纷申请加入道路修建筹备委员会。随着资金使用和监管渠道一一公示,村民修路的决心更加坚定。
“这是为大家修的路,我家这棵树不用赔偿了。”70多岁的张元珍老人说。
“这个坟我自己迁了,你们不用管。”村民陈才华说。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柳田村共自筹资金81.26万元,全部用于征地拆迁;同时,三渡镇党委政府帮助争取到上级资金250余万元,区交通运输局匹配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
这条加绿化带共计宽11米,长5.87公里,双向车道的柏油路于2017年5月竣工投用,使柳田村与326国道实现互联。
路通则财通。2017年下半年,贵州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利用柳田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园、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2020年,柳田村建成虾蟹基地1035亩、发展黄桃种植350亩、蔬菜种植300亩,发动群众种植高粱500亩,集体经济收入28万余元。
“现在,公共汽车开进村,意大利贵宾会进出方便很多。蔬菜和水果成熟后,打个电话就有经销商开车来收。”村民李正松告诉记者。
农村道路“三分建,七分养”。在道路管理养护方面,柳田村将相关管理制度写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参与日常管理,加强沿线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培养,形成共治共享参与新机制;三渡镇成立由农村公路管理领导小组,镇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并与第三方养护公司签订合同,由专人对道路设施、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和养护;新蒲新区各镇(街道)都成立有交管站,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总体要求,完善形成县、乡、村三级路政管理网络机制,进一步将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在新蒲新区,像柳田村这样建设“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新跑道的村还有许多。近年来,新蒲新区维修改造永乐、虾子、喇叭等“坝区路”50公里,带动村民发展优质果蔬和水稻种植9350亩;建成辣椒智慧产业园、农博园等“园区路”37.5公里,种植辣椒、珍稀植物3500亩;建成喇叭镇高山村三叶木通基地、永乐镇高粱村龙虾基地等“产业路”33条110公里,带动72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投入7.5亿元打造樱花大道、十里荷塘等旅游路线,带动沿线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加速发展。
一组组数据背后,展现的是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4月,新蒲新区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上投入资金11.238亿元,通车里程达1005.7公里,初步形成“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路网体系,预计在2021年底实现“镇镇通高速”目标。
“产业路”“旅游路”“文化路”,条条大路载着乡村振兴梦一路向前,为新蒲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讯员 陈寓 包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