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宁夏银川西夏区,“聚、用、留”三字宝典用好乡村振兴人才

发布时间:2021/4/1 10:09:18来源:中国日报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近年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注重“聚、用、留”三举措,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汇聚人才力量。


广开门路“聚”才

通过多渠道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发挥人才聚合效应,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西夏区实施乡村基层干部储备计划,从农村致富能手、非公和社会组织负责人、返乡人员、复原退伍军人等中选拔优秀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2020年村“两委”换届后,村党组织班子成员72名,村委会班子成员95名,大专以上学历71人,占69.6%,较上届上升52.3%。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积极发挥土专家、土秀才作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2020年共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854人,培育了大批本土技术实用人才,不断提升农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实施专家教授柔性引进机制,充分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聘请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水产研究所、江苏盱眙小龙虾学院专家教授4人,通过项目研究、技术服务、现场教学等方式,对辖区境内蔬菜种植、稻渔综合种养、淡水养殖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等柔性服务。落实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措施,结合镇街改革试点工作配备24名副科级事业干部到基层任职,安排26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关键吃劲岗位墩苗历练,全面落实提升乡镇干部工资待遇政策,532人享受乡镇补贴,累计发放金额500余万元。现有农村各类人才1469人,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动力。


不拘一格“用”才

西夏区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建立农村后备干部“导师帮带制”,由镇街、机关优秀干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导师”,一对二帮带村干部和年轻苗子,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增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力量。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领头雁”作用,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22人,培育致富带头人217名,探索创新村企共建、村社联合、社企合作模式,鼓励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在资金、技术、技能、经营、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内生动力,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实施“三百三千”农业科技推广行动,由专业技术人才组成技术服务组,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机具等技术服务,服务农业企业25家,建设24个县乡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统筹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争取各级扶贫资金3300余万元,发放小额信贷1505万元,实施枸杞分拣包装车间、设施温棚产业园等24个扶贫项目,实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增收。扎实推进就业扶贫“百千万”行动,培育劳务经纪人62名,组织外出务工1120人,积极争取银川市优秀返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个,吸引更多的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贺兰山漫葡小镇、志辉源石酒庄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114万人次,年收入近1.4亿元,带动周边710户农民就业。


优化环境“留”才

营造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让乡村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西夏区通过搭建平台留人才,与洛可可、阿里云签订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完善产区品牌体系建设与产业数字基础建设,构建葡萄酒产业数字化运营体系。鼓励酒庄联合辖区高校发展“葡萄酒+教育”“葡萄酒+健康”,研发葡萄酒养生保健产品,转化科研成果。引进路酒社、读醉等酒类营销公司与酒庄合作,开拓酒庄特色旅游路线,打造葡萄酒精品旅游线路2条,带动葡萄酒旅游链条就业1万人以上。引进清华大学“互联网+数字治水”团队,开展水联网数字治水研究,培育水联网产业示范试点。与宁夏大学农学院、国内知名菌菇专家合作,在科衡农业科技公司培育生产灵芝、猴头菌、羊肚菌等经济效益高的菌种,每年向村集体分红100万,解决100余名群众就业,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同阳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通过完善保障留人才,落实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对实绩突出、符合条件的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在提拔重用、职级晋升、评优选先等方面优先考虑。整合落实各类涉农政策,为人才乡村发展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政策支持,有效降低创业者创业投资门槛及成本。通过优化环境留人才,推进全国数字乡村试点项目,建设5G基站、电商服务站、便民服务点等站点,打造一批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文化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补齐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