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孟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发布时间:2020/9/22 10:31:50来源:河南日报

翠绿的北邙山、蜿蜒的瀍源河、美丽的小山村、兴旺的特色产业……短短几年间,一个个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犹如一幅幅清新可人的山水画卷,在孟津乡村徐徐展开。

孟津是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在乡村振兴的先行先试中,这个拥有4000年文明史的县份,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强县、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荣誉,成功探索了河南乡村振兴“孟津模式”。

孟津县委书记杨劭春说:“孟津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坚持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统领,以‘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为方向,全面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浓墨重彩绘出孟津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综合治理铸就乡村新颜值

漫步于孟津县西部小浪底镇明达村,一路一景的文化长廊,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美不胜收的文化广场,花坛、小花园随处可见,翠竹、绿树与红色外墙相互映衬……处处彰显着新农村的美好与活力。

明达村是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乡村带来天翻地覆精彩“嬗变”的一个缩影。

常袋镇马岭村通过综合整治,村庄白墙黛瓦、村道绿树成荫,游园景色靓丽、农房汉魏风韵……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村民的新追求,组建起的健步队达200多人,每天刚蒙蒙亮,他们身着统一的服饰,迈着矫健的步伐,和着欢乐的音乐节奏,绕村步行已成为他们必做功课。

近年来,孟津县围绕省“四美乡村”建设要求,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工作思路,高起点谋划、高规格设计、高标准推进,不断提升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产生“蝶变”,涌现出常袋镇马岭村、小浪底镇明达村、朝阳魏家坡村、白鹤镇十里村等一大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该县还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为抓手,按照农村畅通工程、环境净化工程、乡村绿化工程、村庄亮化工程等工作,科学划分出示范村、示范片和示范镇,一村一策,分类推进。先后拆除残垣断壁和违章建筑1300多处,清理村内沟渠坑塘2300多处、积存垃圾63.2万吨。新安装路灯1600多盏,在村内新栽植树木359万株,已建成“绿庄”156个。近日该县被授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是洛阳市唯一获得此荣誉的县。

因地制宜推进改厕工作,走出了一条“以水冲式为主、以集中收集粪污模式为辅、兼顾三格式、双瓮漏斗式厕污同治”的路径,该县先后分两批在全县76个村推进管网式改厕,累计改建水冲式厕所3.6万座,改厨、改浴同步覆盖率在85%以上,推动广大农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政府给咱有补贴,改厨、改厕一共花了不到1000元,划算得很!”原来,双槐村老杨家的厕所盖在院门口,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臭气熏天,如今水冲式厕所建在房间里,干净方便。

不光是老杨家,也不仅仅是双槐村,在孟津已涌现出卫坡、马岭、明达、卢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明星村”。今年年初,孟津作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现代农业引领产业新业态

从农业结构调整初期的“求新求特”,到如今的重品牌、重标准,从生产低端一步跨到科技高端,孟津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让农民明白了一个理儿——要想赚钱,光靠产量不行,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

近年来,孟津以建设洛阳市最大的“菜篮子”为目标,创建了送庄粱凹、平乐象庄、会盟铁炉等多个蔬菜产业发展基地,并达到了有示范园区、有专业合作社、有育苗车间、有质量检测站和有批发市场的“五有标准”。先后推广无土栽培、蜜蜂授粉、生物灭虫、节水滴灌等20项适用技术;引进荷兰茄子、以色列番茄、美国车厘子、日本网纹瓜等名优新品种50多个,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实现了四季生产,全年上市。

蔬菜产业发展只是孟津聚焦农业现代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产融合发展为引领、特色发展为方向,持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该县以林业生态工程、标准化果园建设为重点,改造树型、提高品质,实现产品升级效益提高。目前,全县林业总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果树达到10万亩,建成孟津酥梨、大粒樱桃、软籽石榴、高产葡萄、优质鲜桃、薄皮核桃等“六大特色”果品生产基地,年产商品果200多万吨。

该县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理念,坚持“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经营组织,不断加快传统养殖业向集约化转型,建成省、市级标准化规模无公害奶牛养殖场6家、奶牛养殖小区4个,存栏奶牛14075头,年产鲜奶13万吨。目前该县有规模化养猪场42家,存栏生猪39228头。

目前,孟津县初步形成了蔬菜配送、粮食加工、畜禽养殖等“五大龙头产业群”。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核心是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该县引进发展十里香草莓、银滩生态农业、千度红优质葡萄、农发农业科技等55个面积500亩以上的农业龙头项目,已培育省级产业化集群1个,市级集群1个;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64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家。孟津县外联广阔的市场和科研院所,内联基地和农户,并把先进的技术及生产、经营理念引进移植到黄土地上,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送庄社区抢抓“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这一重大政策机遇,投资185万元建成高标准多功能集体经济大棚4座、农资服务中心1个、分拣车间1个、育苗车间3个,并以集体经济为龙头,带动全村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200多座,发展果蔬2000亩、苗木花卉350亩,果蔬产业年产值4000万元。


沟域经济打造富民新引擎

如今,走进孟津县小浪底镇梭椤沟沟域经济带的梭椤沟村,一条小溪从村前潺潺流过,一潭清水中几只鸳鸯鸭将水面划出无数波纹,向四周扩散,一座古朴典雅的小山村,被漫山遍野的泡桐树包围,如梦如幻的景色,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个无人问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近两年来,地处浅山区的梭椤沟村,紧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梭椤沟沟域经济带的良好机遇,积极探索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道路,大力实施了花椒、石榴、艾草等特色种植,依托有山、有水、有林、有静的独特环境优势,通过专业设计规划,建起来了梭椤沟美术写生基地、婚纱摄影基地和户外拓展基地等旅游设施。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也带动了餐饮、农家乐等衍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昔日的荒山沟摇身变成了生态优美、产业良好、农民富裕的沟域经济带。

孟津地处邙山腹地、黄河之畔,“三山六陵一分川”是其特殊的地貌写照,境内长达1公里以上的沟谷100多条,沟域面积达75.1平方公里。沟壑纵横的地形一直是横亘在沟域发展面前的巨大障碍。如何破解沟域发展的“短板”和“瓶颈”,让荒山岭变成“金银山”、荒山沟变为“聚宝盆”、小山村嬗变为回忆乡愁的“打卡地”,该县县委、县政府大胆进行了“新理念引领、新模式突破、新动力汇集、新路子探索”的有效生动实践。

沟域经济的生命在于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为此,该县按照“生态引领、产业相连、高端高效、农旅融合”的沟域发展理念,坚

持一产起步打基础、二三产业添活力,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通过对沟域内部环境、自然景观、特色产业进行集中规划,该县建成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带10多条,走出了一条沟域综合治理,支撑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此基础上,该县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坡一亮点、一域一特色”的原则,着力构建“沟域文化旅游业、沿路大棚采摘业、山地生态林果业、岭区西瓜蔬菜业”的全景化沟域经济长廊,探索出了一条以邙山沟域为单元,集生态治理、种植养殖、民俗旅游、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沟域经济特色发展新路子,建成了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带,沟域经济年创综合效益1.5亿元以上,成为洛阳近郊居民休闲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紧邻河图沟域经济示范带的送庄、白鹤两镇,围绕重点产业和主导产品,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产业深度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的500亩以上大型农业产业园区20多个,辐射周边十多个村庄发展日光大棚3000多座,规模种植草莓、西瓜、葡萄、蔬菜、花卉等2万亩左右,带动居民人均年收入13000多元,带动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1000多人。

文化惠民点亮百姓新生活

在孟津县常袋镇半坡村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整齐的书架上,各类图书和体育用品有序地摆放着。看书读报的人几乎满员,读者中有花甲老人,也有稚气孩童,更不乏正在放暑假的学生。农家书屋成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粮仓”,也成为学生们暑期“充电”的好去处。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村容村貌是乡村的外在体现,乡村文化、乡风文明才是乡村内在灵魂。孟津县始终把乡村精神文明、公共文化服务提档,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建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法治教育宣传文化墙,以及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乡村戏台等。并采用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漫画、顺口溜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容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近年来,孟津县高度重视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各村建起了农家书屋,购置了农业科技、养殖种植等及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并配备了图书管理员,制定开放、借阅、学习等制度,切实巩固“乡村文化”阵地,真正做到农家书屋建好、管好、用好,确保书屋藏书常添、常换、常新,吸引更多群众读书、用书,真正从中受益,在全县营造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尤其是今年以来,孟津县把党报阅报栏作为一项公共文化事业来抓,由财政出资,在各行政村设立阅报栏,村里的党员干部主动承担维修管理、报纸更换等工作,每天上午,新报纸准时更换、张贴,村民一抬头就能看到“党的新理论政策”,既营造了阅读氛围、扩大了党的舆论阵地,也实现了一项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对于开阔农民视野、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助推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党建等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开展以“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的“传树争做”主题教育活动,成为孟津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在孟津“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交通”等活动已成为常态,“岗位学雷锋、校园树新风、企业讲诚信、社会送春风”等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居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在孟津,文明之花处处开,文明之风已悄然进驻城乡各个角落。

“铸牢文化振兴这一灵魂,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让农民更有精气神!”孟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莉说,一座城市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好人精神的传播;一个城市文明的生长,离不开市民素质的提高,发挥‘孟津好人’的品牌效应,为打造全民向善的文明之城而不懈努力,已成为孟津广大干群共同的目标。(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杨育新郑占波)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