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余杭打造全国“未来乡村实验区”

发布时间:2020/8/21 9:49:59来源:中国网浪潮新闻


  8月20日下午,杭州市余杭区在黄湖镇青山村举行打造“未来乡村实验区”启动大会,正式吹响“未来乡村”建设冲锋号。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余杭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未来乡村实验区”,是该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小小山中乡村

  吸引30余位国内外设计师常驻

  黄湖镇青山村位于杭州市西北角。15.6平方公里的村子,只有2500余人,主要产业以毛竹、水稻和苗木为主。

  为何余杭区打造“未来乡村实验区”启动大会选在青山村举行?

  因为青山村来了一群“年轻人”,与其他村子有点不一样。

  在青山村内有一个龙坞水库。过去村民在龙坞水库周边的竹林中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造成了水库的面源污染,影响了饮用水安全。

  2015年,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张海江来到青山村,联合阿里、万向信托在村里创建了国内首个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1号”。

  龙坞水库周边林地农户以财产权信托的方式,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善水基金”进行集中经营管理,并可从“善水基金”中获得较林地毛竹经营收入高20%的生态补偿金。

  不再喷洒农药的毛竹林生产的笋,虽然产量较以往下降了20%-30%,但其市场价格约是粗放经营时的3倍。龙坞水库的水质,也成为了杭州50公里范围内最好的地表水。

  在青山村工作期间,张海江认识了在余杭创业的设计师张磊。他带着青年设计师团队,也来到村中,以“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为原则,用原材料和原工艺对有50多年历史的青山村东坞礼堂进行改建,引入中国第一座传统材料图书馆——“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

  目前,已有30余位国内外设计师常驻青山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成为村民的眼中“意大利贵宾会村里的年轻人”。

  青山自然学校

  建设五大场景

  探索未来乡村发展新模式

  什么是“未来乡村”?余杭区要打造怎样的“未来乡村实验区”?

  记者了解到,余杭区将坚持以生态保护和公益文化为主线,围绕“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未来村治、未来村民”五个场景,着力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新老村民参与的未来乡村发展模式,构建有舒适感、获得感、归属感、安全感和未来感的新型乡村功能单元,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未来乡村实验区”。

  打造“未来村居”,就是坚持生态保护理念,打造“自然传统之上未来”的乡村风貌,通过数字赋能提供完善便捷的乡村公共服务配套,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乡村”宜居环境。

  龙坞水库

  发展“未来村业”,就是坚持绿色发展,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构建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效和村民增收。

  革新“未来村文”,就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打造淳朴民风、多元文化、公益品牌等“未来文化”,深化涵养文明村风。

  赋能“未来村治”,就是以基层协商为有效手段,以“智慧乡村”为重要抓手,提高乡村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党委导治、村民共治、平台数治”的“未来治理”体系。

  培育“未来村民”,就是通过“未来乡村”的愿景引领和价值感召,以乡风、乡愁、乡情为纽带,营造交往、交融、交心的人文氛围,培育有格局、有情怀、有才能的“未来村民”,构建新老村民共生、共议、共建的未来场景。

  实施改革二十八条

  3年形成“未来乡村”建设模式

  大会现场,四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黄湖镇政府分别与杭州诺贝尔集团、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合作开展未来乡村艺术村落打造及合作推动自然教育小镇建设,青山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区环境(水务)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余杭“绿水”公司(暂命名),滴水公益与青山村合作开展社会公益项目。

  记者从启动大会上了解到,余杭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面形成以“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未来村治、未来村民”为重点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

  到2022年,作为“未来乡村实验区”的青山村,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稳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显着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全面革新,村集体经济增长率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走在全区前列。

  为实现这一目标,余杭区成立“未来乡村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实施方案》和《“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二十八条》。《“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二十八条》分为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五方面,有28条举措。

  比如,余杭将稳妥有序推进“未来乡村实验区”农村闲置房屋清理整治,支持保留部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闲置房屋,由村集体统一回收修缮,因地制宜打造艺术村落。

  “未来乡村”建设需要人才。余杭将持续加大对“未来乡村”人才的政策创新和资金保障力度,综合衡量学历、年限、贡献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建立适应于“未来乡村实验区”建设的人才准入、评定和奖励机制,服务保障并有效激励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