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产业项目的流水线,一个个硕果累累的果蔬大棚,一座座干净整洁的美丽庭院,一片片绿色“五统一”稻米基地,一张张甜美幸福的笑脸……盛夏时节,鱼台大地处处呈现出百姓生活幸福、乡村美丽宜居、产业有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实施产业振兴
擦亮特色农业品牌
鱼台县为做优做强稻米产业,始终秉承“绿色、生态、营养、健康”的发展理念,继续实施绿色水稻发展战略,今年在9个镇街建设 148处标准化绿色稻米生产基地,面积达 12万亩,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为促进标准化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县财政还专门拿出3720万元扶持资金,免费给予生产基地每亩稻种5公斤,每亩育苗、插秧补助260元,农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种上金粳818和津稻263两个优质水稻品种;同时,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4个绿色稻米产业技术指导小组,在稻米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行24小时跟踪技术服务。
该县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破传统发展定势,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 坚持“做优做响‘五统一’绿色稻米产业,做精做强毛木耳产业,做大做活龙虾产业,做深做美杞柳产业”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鱼台力量。
实施人才振兴
培养乡村振兴领头雁
近日,晨雨后的罗屯镇刘庄村一片宁静祥和,在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军的带领下,记者走入茂盛谷物合作社的蔬果大棚,合作社负责人闫玉萍和社员鹿小敏兴高采烈地查看绿宝甜瓜和贝贝南瓜的长势情况。
当乡村振兴的春风拂过鱼米之乡,刘海军带领村两委借机发力,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转变种植模式,流转32亩土地种植甜瓜,投资6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恒温日光棚,种植反季节香椿,同时试种珍稀菌类大球盖菇、羊肚菌,采用间作套种、大棚种植新模式,以点带面,发展菌类新品种特色产业,打造“高校+平台+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村民带来增收致富的“新盼头”。
建好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百姓。鱼台县围绕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不断深化村级组织“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结合推行村级党组织党建专员制度、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四雁”行动等工作,积极构建“十百千”人才“3456”链条培育机制,通过严格选拔、加强锻炼、强化考核和重点选用,着力把“十百千”人才培养成党建专员、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把党建专员、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培养成村主职干部,形成了“每村约十名、每镇街上百名、全县三千余名”的村级后备干部储备规模,有力地加强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实施生态振兴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走进谷亭街道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李庄村,一处美丽的湿地公园映入记者眼帘,从公园里的黄色木栈道上远远望去,处处是美景。“以前这里是一个废弃的坑塘,现在经过改造变成了池塘,种上了荷花,建起了广场、大舞台、喷泉,还安装了体育器材等健身设施。旧坑塘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成了大伙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义说。
今年以来,该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指挥部+工作专班”机制体制,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班,研究制定科学整治方案,围绕“三清一改”目标,督导村容村貌、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实现县域范围内城乡环卫“一把扫帚”扫到底、全覆盖,真正实现美丽庭院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推进;建立健全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长效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巩固扩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成果。(记者 刘传伏 通讯员 缪学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