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宜昌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富口袋”、“富脑袋”、“富万代”,助推乡村“五个振兴”。(6月16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夯实基层党建,打造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执行力”,从而筑牢战斗堡垒,负起责任担当,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确立“路径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乡村振兴,除了党建引领,还需要“驻村第一书记”或当地的村支部书记,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找到适合的发展之路,能描绘出推进乡村振兴的各种“路径图”。比如近段时间的直播带货,在线上与线下大力推销产品,适应农业新常态。
发展乡村人才。掌握知识的是人才,积聚了人才,充实了科学技术,强大了第一生产力,才能谈得上发展。充分发挥好本地的企业家、商会等渠道优势,采取“乡情牌”、“友情牌”等模式,大力引进所需人才,同时,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将人才投入“生产”,解决发展之“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党建旺、产业兴。一个优秀的基层党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石,依托主导产业成立党支部,凝心聚力,以业兴农,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党员谢蓉传承峡江绣艺“牵花绣”并发展成产业,带动300名家庭主妇在家就业。现在,各地基层党组织都在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市场”,克服了单打独斗的弊端,推动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多措并举,以“富”补“缺”,助推乡村振兴,把群众的事记在心上,落到实处,齐心协力共创小康社会,共赴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