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是代表委员集中履职建言的舞台,也是政策信号集中释放的平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标是: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目标导向,一脉相承。精准脱贫是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确定的艰巨任务,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和硬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确定的重大部署,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优先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
脱贫攻坚是为了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后,必须继续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新问题新矛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向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冲刺。
首先,做好思想观念衔接,为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领导干部要传承并发扬脱贫攻坚战中的“精准”理念,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精准”,同时推动和实现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由“被动扶”向“主动兴”转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致富主动性、积极性,助力破解农村地区相对贫困,让农民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做好体制机制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借鉴脱贫攻坚战中形成的“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建立、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和要素活力,激活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再者,做好扶持政策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支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现有的脱贫攻坚扶持政策进行梳理,促进相关扶持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外部动力支持。
言而总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期、过渡期,各地要及时总结在脱贫攻坚战中形成的工作体系、保障机制、创新思维、成功经验等,尽快充分运用和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为乡村振兴发挥长效作用。(文/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