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贵宾会

走乡串寨的“农民院士”人大代表朱有勇 聚焦“脱贫”无缝对接“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5/26 9:08:29来源:央广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根据近些年来对口帮扶山区贫困地区的情况,提出了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2015年,他主动来到中国工程院对口扶贫县——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承担扶贫任务。在这期间,朱有勇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教农民如何种植林下经济,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2019年,朱有勇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建议一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增加山区群众产业收入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部,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全国52个挂牌督战的脱贫攻坚县之一,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2015年来到澜沧县后,朱有勇立即带领团队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研发“林下三七种植技术”,走出了一条崭新而富有实效的精准扶贫之路。目前,这里的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41.17%下降到2019年底的1.63%,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 “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今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也即将迎来脱贫摘帽。

  在朱有勇看来,贫困地区脱贫摘帽以后,不仅要保证不返贫,而且要致富,要进行乡村振兴,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脱贫之后,这些过去的贫困地区可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能做到多大的规模,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今年两会期间,朱有勇针对山区贫困地区的情况,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朱有勇说:“山区有森林资源,而且森林资源的潜力很大,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除了保护资源还要利用资源,并让资源在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而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是发展林下中药材的种植,让中药材回归自然,同时也让山区群众有产业、有收入。”

  建议二

  开好“致富课” 引导贫困户走上“富裕路”

  在澜沧县调研的过程中,朱有勇发现,当地地处热带雨林区,温度高、日照长、水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种植条件好。一个本不该贫困的地区为什么这样穷?朱有勇认为,主要是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当地群众素质性贫困问题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并没有利用起来。

  朱有勇说:“这些民族地区,要抓好素质性教育,特别要抓好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有技术、有能力的乡土人才,这样产业才有人才支撑,产业才可以发展,这些贫困地区才能走上富裕的道路。”

  为了弥补技能短板,五年来,朱有勇和团队在当地为1500多名农民进行了培训。据统计,90%的学员都脱了贫,有50%的学员还带动了家人和亲戚脱贫,还有10%的学员带动了全村百姓一起致富。

  建议三

  扶贫扶智更扶志 让农民从“根”上摆脱贫困

  这些年来,朱有勇驻村扶贫的边疆村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原本贫穷落后的村寨变成了干净整洁、绿水青山的美丽山村,而最让朱有勇感到欣喜的是村民们精神面貌的变化。

  他说:“意大利贵宾会刚到这里的时候,村民就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让意大利贵宾会给点钱、给袋米、给桶油,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现在村民们都是来请教技术,想致富,想要发展,变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一点我感到非常可喜。只有把农民的自身动力扶起来,把志气扶起来,扶贫才能不返贫,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联系意大利贵宾会:0531—6669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