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沟坎: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产业绿色发展仍需提质、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亟须改善……
目前,乡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将接踵而至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还有很大差距,产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带动效应不强、农村空心化、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相互攀比等不良习俗依然存在,基层治理缺乏刚性等诸多问题。必然,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和重点难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群众内生动力的挖掘、农村各类资源的精准整合,立足深处发力、深度融合,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深处着力,激发内生动力
只有把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部激发出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让乡村振兴成为群众积极参与、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筑强“人心齐、泰山移”的磅礴力量,才推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就目前来看,脱贫攻坚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在带着群众干,在一定程度上“输血式”扶贫依然存在,意大利贵宾会要在现有“扶”的成果上,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引、帮、带、育的方式把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引:一是科学规划,帮助群众做好产业选择。地方党委政府要结合区域实际,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农商游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引导,让群众明晰发展思路,知晓未来发展前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好产业选择。作为落后地区,区域优势相对较差,但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大、后劲强,就更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加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林下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旅游业发展,让林下经济成为贵州发展新引擎。二是政府引领,企业入驻,带动群众发展。企业是打开销售渠道,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群众发展最有力、最直接的办法,同时也是解决“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最佳办法。政府在结合地方实际,做好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将招商引资作为当地政府的政治责任,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就业等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也会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得以实现。
帮:一是帮思想,理思路。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受到当地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保守的观念根深蒂固,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思路有限,要想让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必须来一场“思想大革命”,从思想深处激起群众发展意愿,让他们真真正正想发展。然后借助广大党员干部力量,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带他们走一程。二是帮技术,强服务。贫困地区因受文化、交通、地域等限制,思路不宽、技术缺乏,一启动发展就会碰到诸多技术难题,在一定程度也是给群众的一种打击,政府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做好后期发展技术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型人才支撑。比如,在脱贫攻坚中,部分村开始发展产业时,风风火火,但因后期技术、管理等服务不到位,产业就慢慢地萎缩,最后失败,不仅造成了资金损失,同时也给广大群众造成一次重大的心理打击,浇灭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
带:一是资金带。农村产业发展起步资金和后期管护资金严重不足,各地方党委政府要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发挥财政扶贫资金“一石激起千层浪”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融入村级建设、发展中来,真正成为村级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造血干细胞”,避免“漫灌式”和无限“输血式”。比如,实施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政府通过水泥、沙子等投入,带动广大群众集资、自愿投工投劳等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很值得扩面。二是能人带。企业入驻是带动的最大动力,但始终面广,服务难免全到位,加上能人带,无疑是给群众注入了定心丸,因为能人在先前发展中,老百姓有目共睹,在老百姓心中早就树有了一定的威信,跟着发展他们也才更有信心和决心。
育:是培育新型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心环节。在推动乡村振兴中除了生态宜居外,很多方面都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当老板,那就需要党委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朝着职业型农民目标,按照管理型、生产经营型、技术服务型等做好相关技能培训,并安排到乡村振兴中不同层次的岗位上,让每一位群众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早实现乡村振兴。就目前来看,大多数贫困地区村民自治刚性作用发挥不够,管理型、技术服务型人才严重短缺,除了村(居)干部硬着头皮管理之外,其他的相关约束几乎没有。比如,在产业发展中,除了村(居)“两委”干部带头做之外,由其他人员带头抓的很少,甚至部分村都没有,这样下来,暂且不讲村(居)“两委”是否具备抓产业的能力,就讲时间,两边抓都忙不过来,何来成效。因此,加大新型农民的培训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必须在人才培育上下大功夫、下足功夫,方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深度整合,聚集资源释放潜力
土地资源、技术资源、财力资源是农村发展的主要要素,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小、散、用工多、效益低已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基层党委政府要结合区域实际,创新驱动,盘活村级资源,大力挖掘农村发展潜力。
聚人力,强基础。人力资源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人力推动基层工作。一是聚村(居)“两委”力量,选优配强“两委”领头雁班子,同时加大村级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聚人才力量,通过政策引领和动员各村人才回村创业、创办实体经济,带动本村发展。三是聚党员群众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自主发展。
聚土地,盘活力。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主要资源,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将现有的土地资源盘活、盘出成效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土地承包到户,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性,解决了吃饱问题,但如今,一年年坚守一亩三分地,也不再适合农村发展,只有将农村土地进行集中管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才能更好因人定岗、因岗定人,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引导,一是让有技术,能发展的人尽快发展、带动发展;二是通过村级发展带动农村更多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就业,实现增收和发展。
聚财力,增实效。农村发展,财政扶项目贫资金只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最终成效得靠发展主体本身。发展、增收一直是所有人的心愿,只有通过资金、土地、技术等入股收益,才能让发展主体真真正正融入到发展中,也才能发挥出现有资金、资产等的最大利益。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让群众知晓坚守一亩三分地的收入和通过入股、就业等带来的收入之间存在的距大差距,通过利益驱驶,让广大群众做好自主选择,让土地流转、入股成为农村发展新常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惠民工程,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项教育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在做好做足规划设计的同时,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着力扭转群众观念,通过新思想、新观念、新人才的注入,才能更好推动乡村振兴。(余正莫 赵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