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大水泊镇地处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东部。国土面积123.4平方公里,交通发达,威海机场位于镇政府驻地,威石专用线、309国道自境内通过。大水泊镇同时是威海市最大的优质梨和花香菇、西洋参生产基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该镇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威海市的中游。
2017年大水泊镇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以“创业大水、智慧大水、书香大水、美丽大水、红色大水”建设为框架,以“五个振兴”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绩。2019年12月31日,大水泊镇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等五部委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的总纲:
乡村治理,推出阳光·扎根工程
在全力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短短两年多一点时间内,大水泊镇党委依照威海市委提出的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以“人才”为抓手,总体推出了“阳光·扎根工程”系列管理理念与方法,阳光·扎根工程的核心理念来源于这三句话“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意大利贵宾会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意大利贵宾会奋斗的目标”“大家都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所以,阳光·扎根工程的内含与目标就是:“阳光落处,幸福扎根;阳光落处,工作扎根;阳光落处,服务扎根。”
围绕着“阳光·扎根工程”大水泊政府先后推出了阳光系列与扎根系列服务、管理与治理系列工作与举措。
阳光系列涵括:一是阳光党务,夯实民主基础。探索成立了育新党支部,建立起镇村共同培育、全过程积分量化的发展党员新模式。建立起农村联合党支部,完善农村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管理教育机制,强化政治功能,逐步推进合村并点,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领导力。二是阳光服务,建强服务队伍。建成大水泊及口子两个党群服务中心,方便了群众办事,成为威海市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改革的样板。推行镇干部走访坐班制,包村干部每周到村坐班两天,进一步拓宽反映问题渠道,提升了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阳光平台,规范财务管理。2017年以来,通过创办村级事务阳光平台,农村干部不再经手现金,各项村级事务都在阳光下运行,避免坐收坐支等问题的发生。平台运行以来,无新发生三资信 访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四是阳光信用,凝聚发展合力。一方面,村干部带头。通过镇级评议、村级亮诺践诺、镇村全面公示等方式,形成诚信档案,促使村干部争先创优。另一方面,党员表率。开展五星级党员评定管理工作,科学设置党员量化积分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发挥先进户示范作用,推行村民诚信档案,将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等指标纳入其中,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
而扎根工程系列,是要把农村工作做到实处、做出实效,把工作扎到基层、底层,扎到老百姓心里。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乡村振兴扎根:乡村振兴“专家化”。通过实施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工程、“新村民”入驻计划,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小镇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项目,全国各地具有创造性思维、乡土情怀的人才不断凝聚到大水泊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二是乡村治理扎根:乡村治理“群众化”。依托乡村振兴学院人才资源及专家学者的社区营造经验,为镇村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村史馆,展现人文历史及风土人情,强化德治引领,带动全镇崇德向善。三是村务管理扎根:村务管理“网格化”。着力构建镇-片-村网格化三级管理体系,完善“党委抓村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抓党小组长、小组长抓党员、党员联系户”多层过滤的乡村治理模式,结合“民情热线找问题、监控网络查问题、网格员报问题、接待中心解问题”,最大程度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当地。四是村干部工作扎根:在村干部管理方面出台并完善了《大水泊镇农村干部月度经常性目标绩效考核及星级动态管理办法》,建立完善“月考核、季赋星、年表彰”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调动起基层农村干部为村里办实事的积极性。
“阳光工程”和“扎根工程”相辅相成,一个抓治理,一个促发展,形成双轮驱动,为大水泊镇的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乡村振兴的前提:
阳光平台 打造和谐的村庄振兴环境
2017年以镇党委书记滕新强为班长的新一届大水泊镇领导班子上任伊始,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乡村基层的矛盾大多来源于村财管理的长期不透明、不公开。乡亲们由于不能参与村务自治管理,因而产生并加深误解,日积月累发展成政令不畅等现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和区委乡村振兴“10+1”框架体系的部署,大水泊镇党委、政府创新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搭建集三资交易、物资采购、资金支付、信息公开于一体的村级事务阳光平台,解决当前农村财务不清、村务不明、百姓不信任的问题,在山东全省率先探索建设阳光平台系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阳光平台系统依托大水泊镇便民服务中心,以管理规范化、运行阳光化、监督信息化为目标,以大数据驱动“互联网+村级事务管理”为模式,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大水泊镇阳光平台”,设置阳光交易、阳光采购、阳光支付、阳光公开四大板块,建立配套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村务财务透明度。
通过阳光平台公示系统,揭开了“窗户纸”,让村里“三资”上墙又上网,既维护农村集体财产安全,又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集体经济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农村财务存在的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彻底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大水泊镇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通过阳光平台公示系统,可有效抓住“三资”管理在公示、交易、采购、支付这四个关键的环节,发挥应有的监管、约束作用,杜绝白条入账、坐收坐支、报账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抓住“三资”管理,有效稳定村情、镇情,夯实基层基础。
通过阳光平台交易系统,让权力“进笼子”,阳光交易,全程公开规范了村干部施政行为,加强了对小微权力运行监督。针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公开面窄、知晓率低、“暗箱操作”问题,成立了阳光交易平台。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网站,所有涉及产权交易的信息发布、过程及结果公示,均通过网站进行,所有交易信息一目了然。二是镇经管中心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阳光交易平台的设立,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摒弃了“暗箱操作”的弊端,一方面有效提高村集体资源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规范农村“三资”处置行为。
通过是阳光平台采购系统,管好“钱袋子”,不经手现金,不白条入账。针对农村采购过程不透明、采购价格不公道的问题,大水泊镇建立农村阳光采购平台。阳光采购平台的建立和使用,规范了农村物资采购的程序,有效地加强了村级财务的监管,既为各村提供优质服务,又约束村干部的履职行为,更让老百姓明明白白。
通过阳光平台支付系统,即时“晒里子”,支付全程留痕,全程公示。针对村干部经手现金存在较高廉政风险、缺乏监督的问题,成立阳光支付平台。推出村务卡现金管理办法,使每一笔收支都“有迹可查”、“为人所知”。通过由镇经管站经银行转账结算和使用村务卡支付的方式,将其与村主要负责人、会计、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手机绑定,支付时实现三方即时互相监督,进一步约束干部履职行为,降低廉政风险。同时研发了银联支付程序,极大的减轻了经管站的工作压力,方便了网上转账,实现了长期存贮。
大水泊镇村级事务阳光平台的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组织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一个有力抓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稳定了村情、镇情。阳光平台运行后,大水泊镇未新发生任何一起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信 访案件,群众对农村集体“三资”运行的满意度日益提升;二是规范了村级“三资”管理。阳光平台运行后,村干部不经手现金,更不能白条入账,保证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透明,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村干部干得清清白白,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根源上切断了村级财务腐败的一切来源;三是提高了“三资”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既有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经济效益,又避免了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有效整合了农村资产资源,使集体资源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和效益,规范了农村“三资”处置行为。
乡村振兴的关键:事业吸引 聚集有乡村情怀的引领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为乡村整体振兴制定了清晰明确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如何在大水泊镇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完成乡村振兴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是大水泊镇党委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镇党委书记滕新强认为: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素,是乡村振兴的抓手。要运用政策、机制、机遇、服务、诚心等多种方式,让社会各类人才看到乡村希望、看好乡村未来、看见乡村生活,同时政府要抓住各种机会吸引人才来到大水泊,参与乡村振兴。为此政府推出了“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工程,感召、吸引一批高端、有情怀、有实力的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与执行者。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自北京清华的紫光教育集团的李凌己博士,看上了大水泊镇的一所老校址,想以此为基础创办一所民办学校。以滕新强为首的镇政府领导,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促成了项目的落地,也开启了高端人才落户的序幕 。
 通过博士李凌己,又吸引来了清华的博士李久太、教授马新童、张晗东、老师李林等一大批加入乡村振兴的专家学者。
1980年出生的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李久太,是唐恩设计创始人兼执行总监,是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者,系统创新设计倡导者,其作品曾获得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以及建筑领域多项奖项。2017年夏天,在清华校友的邀请下,李久太第一次来到大水泊镇,那时候,他正在为了他的梦想——“一个设计师为自己梦想聚集的地方”寻找落脚之处,后来这个项目成为“设计谷”。初识大水泊镇初家村的绿水青山、淳朴乡情,又了解到威海拥有国家建筑设计平台,还是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后,李久太就动了在这里落户的念头。
紧随其后,中国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晧等40余位顶尖设计专家也都向 “设计谷”这块宝地投来了橄榄枝。
在建设设计谷的同时,李久太还积极参与到大水泊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来,成为大水泊镇乡村振兴的首批首席专家,他选择了初家村,开始了打造设计师聚集的乡村振兴版——“初心公社”,让一批有乡村情怀的设计师成为初家村的“新村民”。
2019年4月14日,李久太和其他29位年轻设计师成了初家村的“新村民”,这些设计师的到来,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成了各级领导参观的典型。
通过李久太,大水泊镇还吸引来了的清华大学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学生教学实习基地项目落地。
在瓦屋庄村,在国学专家李林的感召下,一位80后的年轻人——闫传明,来到大水泊开始集中全力打造别具特色的 “漫画村”:一是建设毕可官美术馆。以威海籍全国著名漫画家毕可官先生画作为主题,流转闲置房屋41栋,成立集展览、收藏、普及、创作、教育于一体的现代美术馆,并组织书画等艺术研讨交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美学引进农村。二是村内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一批优秀画家来瓦屋庄采风,并根据村庄特色建设画家创作基地,为世界各地闻名而来的画家提供创作灵感与思路,实现艺术与村庄深度结合,为乡村艺术赋予新的内涵,提升自然人文生活意境。
打造一个村子是需要合力的,瓦屋村还引入由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帮扶引进的黄粉虫养殖项目,这个项目由集体、村民、公司三方合资,以农业合作社形式运营,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长久脱贫的同时,让更多村民加入致富产业。
有了瓦屋村的示范,李林又吸引来近10位各路精英来到文登大水泊,深入农村,承担起了乡村振兴的工作,如马晓春棋院来打造“围棋村”;中国中道禅舞的传人张丽曼来打造“舞蹈村”等等。
这一系列的落地项目,让大水泊镇政府领导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高端人才都是一个宝库,通过服务好这些人才,让他们高度认可大水泊,通过示范引领,然后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入住。
就这样,大水泊政府的领导们通过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机会、吸引了一批批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大水泊镇现在共吸引了20多位高端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首席专家”,并由他们又吸引了几百位新村民准备入住。
随着各类高端人才的引进入驻,为大水泊人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果断的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提出:与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工程相结合,政府投资1000多万,改造镇原来的粮管所,建立LOFT式人才公寓,打造集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创业孵化基地(被人们称为‘小镇中心’),提升生活体验,融入高端生活功能,带动小镇生活品质,为来到大水的这些高端人才们提供一个发挥他们能力、资源的更高端的服务平台,让这些人才可以在此继续创业,在更高层面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让他们在大水泊根扎得更深。(陈志良 康德琴)